萬千世界許願係統!
“大王。”王翦上前,一步踏在了邯鄲城的沙盤旁邊“攻滅諸國,當先打其最強者。臣以為,當先滅趙。”
作為反方的李斯,當即反駁“先易後難,此乃常理。趙國實力雄厚,想要短時間內滅趙絕非易事。”
“長平之後,趙國實力衰弱。我軍攻趙必勝。”
“趙國麵積廣闊,人口眾多。更重要的各國都有可能來援趙。一旦急切之間拿不下,各國援軍過來不得不退兵。”
“”
先滅趙還是先滅韓,成了秦國爭論的焦點。
兩邊都有自己的理由,都認為是先滅自己選定的目標最好。
“大王。”王翦瞪了眼李斯,大步上前行禮“現在大秦與燕國約定了好了聯手攻趙,正好可以合擊。齊國不提,魏韓膽怯必然不敢來救。楚國路遠,真有援兵的話,等到了的時候,趙國早就沒了。大王,機不可失啊。”
一直沒說話的王霄,終於是當著所有人的麵表態了。
“趙國,比你們看到的更強。”
作為戰國後期,唯一能和秦國打來打去的強國。此時的趙國依舊是具有相當的實力。
彆的不說,王霄可是知道李牧還在的。
宜安之戰的時候,秦軍被李牧打的幾乎全軍覆沒。
之後幾年內接連三次大規模攻打趙國,都是被李牧打的崩潰。甚至出現了聽到李牧的名字就不戰而逃,不敢迎戰的事情。
至於所謂的燕國合作,不是王霄看不起他們,實在是群雄之中排不上號。
“滅趙,絕非一年之功。需逐步來進行。首先要做的,是把太行山這邊的地盤都奪過來。”
不算其他的,曆史上的祖龍滅趙,足足花費了七八年的功夫。
大戰足有四五次,小戰則是不計其數。
如果不是用反間計弄死了李牧,估計還得繼續向後推延。
趙國地盤在太行山兩側,也就是晉中盆地與河北大地。
作為形勝之地的太行山,隻要拿下了河東就可以對河北形成地形上的壓製。
“今年的作戰目標很簡單。”王霄走進沙盤,伸手指著隻剩下了一小塊地盤的韓國“滅韓。”
李斯這邊剛剛露出笑容,那邊王霄就已經伸手指向了北邊的趙國“拿下河東之地。”
王翦再問“孰輕孰重?”
“韓國國小力弱,二十萬兵馬足以滅其國。趙國勢大,動員四十萬大軍奪其河東之地。奪閼與,占井陘。”
王霄的計劃還是傳統的遠交近攻,先拿最弱的韓國開刀。同時儘可能的削弱趙國。
至於魏國,秦國的實力還沒有到可以同時打三晉的程度。
實際上如果不是三家分晉,真正奪取天下的肯定是晉國。那才是真正的天下霸主。
春秋時期的爭霸,實際上就是晉國與楚國之間的世界大戰。
每次兩邊對戰,都是拉著眾多小弟大戰一場。
當時的秦國,那真的隻是一個弟弟。
鬥轉星移,兩百多年過去了。曾經的大哥早已經被瓜分殆儘,而曾經的弟弟現在已經要氣吞天下了。
既然王霄已經定下了最後的決斷,那接下來眾人的關注焦點就從爭論轉向了誰來領兵。
後世文官當道的時候,領兵出戰都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打贏了是本分,功勞都在文官的身上。
打輸了那就是不賣力,罪過黑鍋都由武將們來抗。
大名鼎鼎的,打贏了還要送國土給敵人的韓琦。
張嘴閉嘴都是禮儀道德,講究要對外人慈悲給好處的司馬光。
嘴炮無敵,轉身就跪的東林黨等等。
所以後世的武將,遇上打仗的時候都是能躲就躲。
而現在的話,看著眼前一雙雙要噴火的眼神,看著他們那顫抖的手,激動的心。王霄真是想笑。
這才是真正銳意進取的國家。
宋明的時候,軍中害怕打仗,因為除了送死之外什麼都得不到。就連吃飽肚子這種最基本的要求,都在儒家的壓製下成了奢望。
之後被滅,那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王翦。”王霄毫不猶豫的點了這位戰國四名將之一的名字。
在眾人的失意與怒氣之中,王翦走了過來,恭敬行禮“大王。”
“你為主將,蒙家兄弟為副將。統兵四十萬,去拿趙國河東之地。”
王翦深吸口氣,鄭重行禮“喏!”
能夠統帥四十萬大軍,已經是確定了自己的地位。王翦當然沒有什麼好委屈的。
點了點頭,王霄的目光看向了更加熱切的眾人“王賁,李信。”
兩個年輕人大喜過望,互相對視一眼,齊齊上前行禮“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