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二人各自率領十萬兵馬出兵韓國。王賁,你去取南陽地。李信,你出函穀關取新鄭滅韓。”
王賁有些不滿,因為滅國的功勳卻不是在他的身上。
這邊剛想要說些什麼,那邊他老子王翦就已經是一記惡狠狠的目光瞪了過來,讓他閉嘴。
隻要仔細想一想就能明白。
王翦已經統帥四十萬大軍去奪取河東之地了。他王賁要是再弄個滅國之功,那其他人該怎麼想?
合著全天下的功勞,都要被你們一家子占去不成。
這次出兵規模如此之大,又是滅韓又是攻趙的。可像是桓齮,楊端和,羌瘣等等名將,甚至就連出兵的機會都沒有撈到。
他們父子倆能一起統兵上陣,已經是很受人忌諱了。王賁還想著滅國之功,那簡直就是把所有人都往死裡得罪。
“眾卿當以解救天下蒼生,徹底彌消戰火為信念。”
王霄背手而立,對眾人科普忽悠學“咱們要一統寰宇,是為了讓天下永享太平。這是真正的行大義。你們一定要謹記這一點。”
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給自己披上一件名為正義的外衣,這個方麵王霄早已經熟練到爐火純青。
站在道德製高點上,那是真的爽。
“趙王昏庸,重用奸臣,百姓流離失所生不如死。我們要去解救趙國百姓。”
“韓王無能,麾下百姓吃不飽穿不暖的苟且偷生。我們要解救這些韓國百姓,讓他們成為秦國的百姓。過上富裕的生活。”
經曆了這麼多年來的不斷蠶食,韓國現在實際上已經是麵積很小了。全國人口估計也就隻有一百多萬。
常年的征戰,還有貴族們的不斷壓榨掠奪。韓國的民眾早已經是生活麻木。
為韓王而戰什麼的,那都是在胡扯。
而大秦這邊,得益於王霄減稅,外加新式肥料與鐵製農具的推廣,還有鄭國渠的開通使得糧食大幅度增產。尤其是桑基魚塘的推廣,日子比起以前來說,真的是好過了許多。
最起碼的,絕大部分的秦國百姓都能穿得上一套衣服,能夠吃飽飯,偶爾還能來條肥魚打打牙祭。
這些在王霄看來隻屬於滿足基礎需求的事情,在四周各國貧苦百姓的眼中,那就是天堂一樣的存在。
所以每年都會有大量的人口流入秦國境內。
韓國之所以一步步的衰亡,除了屢戰屢敗不停的割地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對於底層貧苦大眾的照顧太少。
利益都被貴族占據了,真要是代代都是人才的話,那韓國也不至於落得現在這個下場。
好處都在貴族的手裡,貧苦百姓們求活都成了奢望。
貧苦百姓永遠是大多數,當大多數的貧苦百姓都對韓國絕望的時候,那這個國家的滅亡也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
秦王政十年,燕國應秦國請求,從北邊出兵趙國北地。
隨後秦國出兵,王翦率主力出河東太行山。
所有人都以為秦國這是要聯燕滅趙,以為又是一場大戰即將爆發。
魏國小心翼翼,韓國事不關己,楚國假裝關注,齊國則是安安靜靜的磕著瓜子做觀眾。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等著看熱鬨的時候,王賁與李信,快速出函穀關三川郡,分兵直撲韓國。
這次是真的侵略如火。
兩支各有十萬人的大軍,風卷殘雲般席卷了本就沒剩下多少土地的韓國。
王賁兵臨南陽地,這邊正準備攻打呢,那邊韓國南陽守卻是主動選擇了投降。
秦軍幾乎沒怎麼打仗,就拿下了這塊要地。
本書由公眾號整理製作。關注vx看書領現金紅包!
王賁年輕氣盛,當即不顧副將的勸住,帶著一半的兵馬快速過黃河南下,直撲新鄭而去。想要和李信搶奪滅國之功。
他沒想到的是,同樣年輕的李信,比他還要激進。
李信一路上甚至都沒有去碰那些可占可不占的韓國城池。不停的催促兵馬前進再前進,直奔新鄭而去。
如此快速的突擊,也打斷破壞了韓國的動員行動。
等到李信兵臨新鄭城下的時候,城內僅僅是彙聚了三四萬兵馬。
那邊王賁剛剛渡過黃河,這邊李信就發動了攻城戰。
這個時代的城防,遠遠沒有後世那樣複雜與堅固。
除了少數真正意義上的堅城之外,絕大部分的城池都是用夯土石塊築成。而且城防高度也不算高。
李信打仗喜歡快,經過兩天的試探攻擊之後,第三天他就直接發動了總攻。
當然,這其中也有接到消息,說王賁以援軍的名義趕過來,實際上是來做什麼的誰都清楚。
在李信的麾下,有一支特殊的兵馬。
一支兩千餘人,全部配備全套鐵甲,手持鐵盾的精銳老兵。
王霄稱呼這支兵馬為陷陣營。
陷陣營隻用了一個上午的時間,就攻破了新鄭的城牆。
大軍殺入城內,一切就此結束。
韓王安以下,幾乎所有的韓國貴族都被俘獲。韓國,就此滅亡。
消息傳到鹹陽城,王霄哈哈大笑,下令將韓地改為潁川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