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不戰而降的消息一經傳出,各國無不震驚。
秦王一開始,還對楚恒遲遲不發兵伐韓,心裡頗為不滿。
可等收到韓國呈遞而來的降書之時,也是有點懵。
要知道,魏韓兩國與秦國相鄰,幾代以來多有摩擦,互為敵視。
而且,其他各國對秦國多有抹黑,冠以暴秦之名。
正因為如此,秦王一開始就沒想過,韓國會主動投降。
在秦王的戰略中,韓國應當如同魏國一樣,直接以雷霆之勢打殘了,然後再控製起來。
“好好好。”
看著降書,秦王臉上帶起了笑容。
一個完好無損的韓國,無疑對秦國而言,有著更大的作用。
所謂大炮一響,黃金萬兩,這一輪戰爭下來,不說其他諸國都是損失慘重,其實秦國這邊也透支了大量的資源。
所以,能不戰而得韓國,對於秦國而言,是十分有利的。
秦國上至朝堂,下至百姓,對這消息無不感到振奮莫名。
相對的,如趙、楚等國,就很難受了。
他們還想著,借助魏、韓兩國的頑強抵抗,不斷透支秦國的戰爭支援。
可沒想到的是,看似強大的魏國,竟然極快地就被秦軍攻陷了。
韓國更是徹底,直接就來了個不戰而降。
諸國皆是知道,秦國的野心在於一統北域,所以無不心生忌憚,開始瘋狂募兵,以求自保。
作為諸國中最強的趙國,深感強秦的威脅,再次派出使者,跟其他國家結成攻守同盟。
而另一邊,秦國拿下了魏、韓兩國,卻是需要一段時間消化,所以並未繼續發動戰爭。
一時間,整個北域陷入了一種詭異的和平之中。
楚恒主導伐韓之事,兵不血刃地拿下韓國,自然是被論功行賞。
秦王愛才,也重才。
所以,借著平韓之功,秦王下旨封楚恒為武威侯,與同樣受封為武安侯的白也,已經位於秦國爵位的。
同時,秦王還下詔,令白也鎮守魏國,楚恒鎮守韓國,一方麵是穩定兩國內部局勢,另一方麵也是準備以兩國為跳板,等一番休養生息,便從兩國各自出兵,征伐天下。
對於楚恒被任命為鎮國大將,秦國朝堂實際上是頗有微詞的。
一方麵,韓國如今可是一塊大蛋糕,秦國派係自然也想染指。
另一方麵,很多秦國官員表示,趙恒雖然有滅國之功,但畢竟入秦時間尚淺,不應該加以如此厚待。
然而,秦王力排眾議,還是決定重用楚恒。
秦王誌在一統北域,所以十分看重真正的大才。
秦軍中能人無數,但說到能主帥一方,助他征伐天下的,其實也不多。
與聯軍一戰,秦王看到了楚恒領軍的才能,而讓韓國不戰而降,秦王又看到了楚恒的謀略。
此時在秦王心中,楚恒之才能,已經不下於秦國上將軍白也了。
這樣的大才,秦王自然是要用的。
當然,若論信任度,秦王自然更信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