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點頭道:“這次劉先生確實也猜著了,但是依舊不全麵。”
聞言,朱元璋的臉色頓時多雲轉晴,一把拉過自己好大兒的手笑道:
“咱就說,你小子肯定不會放著這麼一個爛攤子不管的。”
“快跟咱說說,你有啥打算?”
“哎呀你是不知道,吏部那些人,現在每天給咱上折子訴苦,甚至都要一起請辭了。”
朱標也不再賣關子,直接說道:
“如今大明不是無人敢入朝為官嗎?”
“但是那些人,都是些什麼人?”
朱棣搶過話頭道:“不是顯貴之後,就是當地名流。”
朱標點頭道:
“父皇可知,這是為何?”
朱元璋歎息道:“還能是為何?”
“如今朝廷選官,隻有以一條路子,那就是通過個地方舉薦,咱也不是沒想過科舉。”
“當年,不是開過一次嗎?”
“咱當時啥心情,你又不是不知道,那是激動的好幾宿沒睡著覺啊。”
“可是你看結果呢,簡直是大明最大的醜聞了!”
洪武三年的那次科舉,可以說是朱元璋直到現在,最大的心病了。
大明開國的第一次恩科,本以為是天下英雄入吾彀中,誰承想卻成了大明再也抹不去的醜聞。
所以朱元璋才停了科舉,這麼多年來,朝廷選拔官員,皆是舉薦入仕。
舉薦的弊病,朱元璋不是不知道。
但是他寧願出現朝中山頭林立的情況,也不願大明再鬨出一次醜聞。
他還清晰地記得,當初甚至有學子在宮門前痛罵大明隻有半壁江山,這是要淮河以北文教不興。
這話,朱元璋至今不敢忘,每每想起,就像是一根利刃刺在朱元璋心口。
所以聽說朱標要重開科舉,朱元璋心中的陰影,就再次被提起。
他也想要天下文人歸心,但是萬一……再鬨出一次醜聞……
想到這裡,朱元璋不由得問道:
“那標兒,你可想好了?”
“萬一……”
朱標自然知道朱元璋在擔心什麼。
“開科一事,事關重大,而且其中牽扯太多。”
“那部白衣卿相,就是為了調動天下人讀書人的心,讓他們擠破頭都要入朝為官。”
“但是僅僅如此,尚且遠遠不夠。”
朱元璋歎息道:
“咱當然知道這不夠。”
“這些讀書人,積極性雖然有了,但是真正的學識不夠紮實,一旦開科,依舊會出現南方碾壓北方的情況。”
自從當年宋朝南遷之後,北方飽受戰火,能人誌士全部跟隨朝廷遷往南方。
因此南方便逐漸成為華夏的經濟文化中心。
而當年,朱元璋也是先統一的南方,又進行的北伐。
所以當年北方尚未從戰亂中恢複,即便是北方學子參加恩科,也隻會是被南方學子碾壓的局麵。
朱標神色自若地說道:“父皇的擔憂兒臣都明白。”
“如今已然過去了這麼多年,北方的文化與人口恢複,學子的學識自然已經今非昔比,這是其一。”
“其二,我要進行科舉,選拔的乃是真正的人才,而不是百無一用的書生。”
朱元璋不由的好奇的問道:“你這是啥意思?”
“不考四書五經了?”
朱標點了點頭。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兒臣還記得,當年父皇讓學子們分辨三袋稻米,卻無一人能分辨出來,難道父皇還想朝廷新開恩科選拔的人才,也是這種無用之人嗎?”
clu????z?>(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