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主要是子彈的錢掙回來了,不虧本。
陽光下,青草都被曬得蔫頭蔫腦的,樹木開始變得多了起來。
張愛國掏出地圖,原來已經來到沽源,有塞北林海之稱的壩上明珠。
壩上野生口蘑,陰雨過後太陽曬,一夜蘑菇長出來,還有黃花菜,推窩子、搓條條、蒸餃子、做山藥魚兒、打傀儡的蓧麵,還有俗稱“地蛋”、“山藥蛋”的土豆。
民以食為天,戰亂年代糧食才是硬通貨,黃白之物和珠寶再多,抵不了肚子的抗議和呐喊,奈何自己沒有人脈和背景,容易被吃乾抹淨。
“呀,太陽怎麼越來越紅了,快要黑化了”
張愛國甩了一個鞭花。
“走你”
說的再漂亮,天天標榜著蒸蒸日上,可人人冷暖自知。
平定堡,原叫平定腦包,1926年修成古堡圍子改的名,主要信仰天主教,時屬沽源縣第一區,到了1934年時有715戶,3415人。
整個察哈爾在民國時期人口很少,還有很多河北、山東、山西的移民補充,不到200萬人地總人口,分到各個縣市,人口就更少了,沒有人,沒有人口紅利,經濟怎麼也發展不起來,這可是一個難解的困局。
一條黃土大路,一條大街,南門到北門一袋煙的功夫,僅有的商鋪錯落分布在道路兩側,路上地行人很少,不要談什麼生活,都是堅強的活著,就像路邊的楊樹,雖然瘦弱,可還在堅持著。
城外有水塘,有草地,田園風光淡雅,可惜的是時節不對。
張愛國牽著馬走入了一家車馬店。
“夥計,可有單?”
“有的,老板是走東口來的”
“吆,眼睛挺毒的,這都能看出來“
“叫老板見笑了,一看客人就是走南闖北的人,氣質不同啊”
“嗬嗬,帶路吧”
“您跟我來“
說完伸手從張愛國手裡接過馱馬隊的韁繩。
“把牲口伺候好了,上精料。“
“您放心,咱這是老店,口碑擺在那裡“
張愛國就是看到牆壁上刷著的以誠待客,客至賓歸幾個標語進來的。
“老板是做什麼買賣的?“
“我聽說口皮最好,這不來收購皮貨,羔皮、兔皮、貂皮、狐皮、黃狼皮、灰鼠皮都要。“
“那價格?“
“隨行就市,以質論價“
“那我給您顯擺出去“
“行,我就在這裡多住幾天。“
“謝謝先生“
“哦,黃花菜乾、金蓮花我也要。“
“還有啊“
張愛國叫住了準備離開的夥計。
“把錢放在櫃上,幫我找個師傅,修修馬掌和蹬子,做個馱鞍,還有一匹馬受了點傷,找個獸醫瞧瞧。“
夥計高高興興的接過了五塊現大洋。
世道如何變化,有錢好辦事的道理淺顯易懂,一直堅持著,從未中斷。
“哎,您放心,一準給您辦好了。”
“您要吃點什麼?“
“口蘑羊肉,蓧麵餃子,來壺好酒“
“都是奶酒,行嗎?”
“來吧”
沽源的一些風俗與蒙古族相似,街上也有蒙古族,還有滿族和回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