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件中旨,都讓內閣和各科給事中頭疼不已。
可各要害部位還都是帝黨占多數,唯皇命是從。
個彆有異議者,比如前陣子的兵科給事中許譽卿,被崇禎親自下場攆出京城後。
崇禎皇帝的中旨,就已經等於聖旨了,還不允許有增改刪減。
這讓內閣努力了一百多年,限製皇權的措施付諸東流。
這種皇權泛濫,獨斷專行的行為,讓朝中很多有識之士憂心忡忡。
有識之士之中,就有內閣的青年俊彥劉鴻訓。
當他看著滿篇能看懂,卻怎麼看都彆扭的中旨時。
心中驚濤駭浪,那是此起彼伏,經久不息,要是有一艘友誼的小船,那是說翻就翻。
劉鴻訓覺得崇禎少年皇帝,離經叛道,實在是驚世駭俗。
這樣下去,遲早會釀成明英宗時期的土木堡之變。
他心裡產生了一個大膽,甚至悖逆的想法。
這想法並不突兀,甚至有著大明士大夫的優良傳統。
這想法就是,崇禎皇帝陛下,現在像一匹脫韁的野馬,大鬨天宮的孫猴子,搞得滿朝文武極其難受不適應。
是不是要給皇帝陛下上上籠頭,戴戴緊箍咒。
等他帝王之術弄明白了,懂得和光同塵的道理,再給他卸了籠頭,鬆了緊箍咒。
這個想法實施起來,有一點難度。
崇禎並沒有一位像樣的長輩在宮中,對他進行訓誡教導。
也沒有一個像馮保,王安這樣心向他們士大夫,文官和外廷的好宦官。
這樣,文官集團就失去了影響內廷的抓手。
宦官這玩意,雖說是伺候人的。
怎麼能都順著皇上,要有自己的主見才是。
趕明兒自己想個轍,要給內書房的學習材料裡麵,添加一點士大夫忠君愛國的感人故事,多培養幾個獨立有主見,主要對文官有好感的大太監。
曹化淳出自王安門下,勉強算一個潛在盟友,可這還不夠。
因為曹化淳對他們有所保留,把對崇禎皇帝的忠誠放在了第一位,而沒有把天下萬民放在第一位。
眼下能給崇禎加以限製的,隻有他們這幫子文臣。
而文臣們必須合力施壓,才能讓皇帝有所顧忌。
把文臣團結起來,需要一個領頭的大佬。
想到這裡,劉鴻訓的目光落在了黃立極的身上。
他先去後麵的值房裡,抱來吏部的卷宗查閱。
查閱完後,找到了那四個人,看來吏部已經做好了前期準備,來宗道那個老小子肯定得到了風聲。
也就是說,內閣倒是落在吏部後麵,才看見的這道中旨。
劉鴻訓放下中旨,將中旨推向前方。
他看著前麵太師椅上,快要睡著的黃立極首輔,他要測測這個老狐狸的反應。
最近,崇禎責成司禮監和工部,抓緊為內閣值房鋪了地龍地暖。
如今年紀越大越怕冷的黃立極,在值房裡待著可舒坦了。
“元輔,您看看,這道中旨是不是要駁回?”
“哦,劉閣老,這道中旨,你認為有何不妥?”
黃立極沒有去接,擱在桌子上那道中旨,他其實早知道上麵寫了什麼。
宮中之前就已經遞過話來,說皇上有中旨。(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