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沿海之地若再生事端,危及到浙直一帶,則大明局勢必將失控。
即便朕眼下財帛豐盈,但也難以承受四處用兵帶來的巨大壓力。
故而,對於福建之事,唯有采取招安之策方為上策。
那鄭芝龍雖為海盜出身,但其勢力龐大,不可小覷,況且他誌向不大,隻是想做個大明的官員。
招安於他不僅能迅速平定東南之亂局,還可借助其力量鞏固海防。
如此一來,朕便可將他納入朕的商業圈裡,創立大明皇家公司日本分公司,呂宋島分公司。並借此向東南亞拓展業務,徹底撐開一張商業貿易的大網,北到日本、朝鮮,甚至也可以繞過建奴,與那野人女真、山丹人做生意,南到巴達維亞、馬六甲海峽。
從而在這大航海時代穩固大明之海上霸權……”
聽到崇禎又說出如此令人驚訝的話語,一直將目光局限於神州大地之上、思想傳統的政治家以及正統的儒家士大夫楊嗣昌感到十分困惑和震驚。
這些話對他而言,無異於天方夜譚般難以理解。
楊嗣昌缺乏那種全麵的思考方式,無法擁有清晰明確的經濟戰爭理念。
在當前的情況下,他所能做的就是儘力協助崇禎皇帝製定一份詳儘細致的軍事策略——即“攘外必先安內”。
這個戰略意味著要先集中力量解決內部的問題,平定叛亂和動蕩,確保國家的穩定;然後再去應對外部的威脅和侵略。這種思路符合當時明朝麵臨的困境,因為國內局勢混亂,如果不能先安定內部,就很難有效地抵禦外敵。
然而,楊嗣昌雖然能夠提供具體的軍事計劃,但他對於崇禎所提出的更為宏觀和長遠的觀點卻難以領會。這也反映出了他們之間在觀念和視野上的差異。
或許正是由於這種局限性,使得明朝最終未能擺脫滅亡的命運。
而一個具有廣闊視野、全麵思維能力的領導者,比如加強版的崇禎,或許才能更好地應對複雜多變的時代挑戰,並引領大明走向繁榮昌盛,走向真正的日月共明的大帝國,也可以叫日不落帝國。
“既然陛下心中已有定奪,微臣自然明白該如何去做。
隻是對於熊文燦此人,微臣實在難以給予過高的期望。據聞那鄭芝龍麾下聚集著眾多經驗豐富、凶悍無比的土匪與海盜,其人數之眾恐不下十萬之數,更擁有數千艘戰船作為利器。
再加上鄭芝龍本就是當地土著,根基深厚。即便熊文燦真能順利將其招安,若長期放任鄭芝龍在中左所廈門一帶擔任要職,久而久之,恐怕整個閩浙都會逐漸脫離朝廷掌控,淪為他鄭芝龍的私人領地。”
“這些都是以後需要考慮之事,就算朕飲鴆止渴也行。
事有緩急,當前當務之急還是解決北方的邊患和那陝西的民亂,東南的問題還是以和為貴。隻有確保東南沿海地區的穩定,朕才能安心與那些來自西洋的洋人開展貿易往來。
而且剛才文弱也提到了,這份從福建福州送來的緊急奏報應該就是關於那鄭芝龍的事。那麼朕便拆開來看一看吧。”
崇禎拿出小剪子,剪開了那個標著福建字樣的急報。
果不其然,那份奏折之上呈現出的正是熊文燦那副楚楚可憐的模樣,他在奏疏中聲稱,如今閩浙地區沿海一帶的百姓整日生活在心驚膽戰之中,根本無法過上安穩的日子。”(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