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石在京城停留了十來天,一不結交朝臣,二不親近皇親國戚,除了等待皇帝召見,就是在驛館裡抽煙補覺,期間隻是乾了一件事:憑吊新王的衣冠塚。
京城文武百官、功臣勳貴,爭相請他吃飯,他一概推說遠征歸來,身體不適,拒不赴宴。
即使剛剛回到京城的黃湜和方孝孺兩位故人到訪,他也就是在驛館裡請對方喝了杯茶,簡單敘了敘舊,就端茶送客。
一時京城裡對張石的議論紛紛。有的說他是居功自傲,目中無人。也有的說他謹言慎行,像個秀才。更多的人說他是個怪胎。
當然,也有人覺得這個張玉是個奇人,非一般凡夫俗子可交往,也隻有遼王這樣的人才能駕馭得了。
老朱聽說後,更是對這個張玉好奇得不得了,雖說心中有些嫉妒,但也能接受,總不能什麼都和兒子比吧?
“陛下,臣離開遼東快四年了,懇請即日帶艦隊回歸遼東。”
四月十二日,被改名為張玉的張石正式向老朱辭行。
“好啊!朕隨你一起過去!”
老朱滿口答應,差點沒把滿朝文武雷暈。
隨後,心血來潮的老朱就口述一道聖旨,讓太孫朱允炆監國,由剛剛調回京城的方孝孺和黃湜輔政,自已帶上平安等人護駕,坐上“洪武號”戰艦,要親自巡視遼東。
他心裡是這麼想的,山不過來,朕就過去。
朕倒要看看,這個臭屁兒子在遼東到底在乾什麼?連京城都不想來!
萬一朕給這臭屁兒子一個天大的驚喜呢?
四月的遼東,因為遼王的完全康複,建設正在加速。
沈莊忙著籌備華商大會。
宋有才和徐德再次向遼王反映了一個共同問題:物種退化。
其實這個問題,遼王早就意識到了。
隨他穿越而來的五條泰迪狗相繼凋零,辣椒也沒有先前那麼辣了。
關鍵是小麥畝產從最初的六百多斤,降到五百來斤,土豆畝產始終突破不了五千斤。哪怕采取輪種,種一休一,畝產頂多達到後世的中高水平。
相反,長春一帶的水稻,由於關內和高麗移民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稻種,不停進行優化選擇,即使沒有後世種子的加持,畝產也能達到八百來斤,快接近後世種植普通水稻的巔峰水平。
遼王覺得,這都說明了一個問題,任何一種生物基因的延續和優化,都要有一個龐大的種群提供基因庫支持。就像後世外夷雖然一時竊取了華夏的一些珍貴物種,但由於種群有限,仍然不得不長期依賴華夏本土物種基因庫的支持一樣。
所以,前幾年他派徐德到河西、天山屯墾,派宋有才到定西、河湟穀地屯田,既是為收複西域作準備,同時也是想嘗試一下,在多種地理環境的刺激下,這些作物的基因能否向有利的方向變異。
現在徐德和宋有才都印證了物種退化這個問題,遼王不得不重視起來。他在白湖和徐德等人竊竊私語,談的就是成立遼東第六個研究所:農業研究所,以徐德為所長,宋有才和李喜旺為副所長,專門研究農作物的品種改良問題。
同時,他開始醞釀一個更大的計劃:探索東洋。
通過到東洋彼岸的大陸去探險,不僅可以找到土豆、玉米、煙草、花生、西紅柿、辣椒這些開掛作物的原產地,還要找到發展化工的另一關鍵作物:橡膠樹。
當然,這都要等柳升和張石他們回來再說,飯還是一口一口的吃,免得一不小心噎過去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