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帝非我願,但願天下平!
這種話隻能用來裝逼。
所以王三隻能上強度,將會在大同論後續之中,將公民概念提出來。
當然,這個公民,不是西式概念的公民,而是具有華夏傳統的公民概念。
以法順民!以律正音!
通過將沉寂在儒家體內的諸子百家重新拉出來,再跟天下文人來對對碰,再起一次基於自己提出的大同論而填充砌磚的百家爭鳴。
才有辦法,解決大同論的厚度問題。
這場仗很難打,可能要打足足一百年。
但王三已經做好準備了。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他記憶的兩個世界的畫麵,不斷衝刷與反差,讓王三一直無法釋懷,怎麼就回不去了?
但現在,既然回不去了,那就如他所言的那樣。
方天下之事,所行與眾,各有利弊,無人可避,皆有心思,是以動員為上,求同存異,不可殃及,但亦不可偏離。
偏離什麼?
自然是大同天下的目標。
想想如今他的地盤和方向。
此時的他,做得到。
內心深處的事業心,成就感瞬間爆棚。
無法壓抑。
吾心吾行,澄如明鏡;所作所為,皆是正義。
這就是陸王心學的行動力。
任何一個接受過新中國現代教育的人,長在紅旗下的人,內心深處,或多或少都會清楚,如何做才能屠龍,也知道自己該怎麼在混亂的時代中脫穎而出,所以這就是熏陶的影響。
或許一切對於這個時代是一種空想。
但空想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去實驗,不去做,隻是永遠的空想,就沒有任何的勝算。
目標已經錨定,道路已經劈開,接下來就是踐行這一條道途。
糧食不夠?那就弄來適合陝北山川之間的良種,還是不成那就去打王府。
陝西有秦王、慶王、肅王、韓王、端王。
五個藩王,剩下就是一些支係的郡王。
這些家夥還是有錢糧的。而且自己麾下,也有不少姓朱的。
沒錯,就是朱姓宗親。
當然他們也不認為自己是朱姓宗親。連名字都沒有,甚至很多都是王三下令分田之後,才給他們寫的名字。
這群人可不會認為大明就是他們的母國,現在土地有了,賣賣勞力,又能賺點,加之王三這邊安排了建設兵團的相親、掃盲等工作。
尤其是最近因為接納太多男性逃亡者,王三甚至下令要求逃亡者必須認識三百常用字,才能參與相親。
這些原本隻能乞討的光棍,現在多少開始有動力認字,開始知道道理,也知道該怎麼做才能讓自己的日子更好。
這群人,或許可以利用一下。
畢竟明代藩王四周很多朱姓田莊,都是這些宗親中困苦者居住耕種的地盤。
有些甚至就是奉國中尉,輔國中尉這些存在。
但沒地,隻能挨餓受凍。
這就是機會。
“兩手準備,都要抓,都要硬!”
王三敲定主意,眾叛親離至此,想來也沒什麼比這個更殺人誅心了。
“通知朱起壟來見我。”(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