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徵臉色難看的盯著王三。
王三用了兩句論語,已經把他給罵死了。
第一句,出自曾子,意思是士不可以不弘大剛強而有毅力,因為他責任重大,道路遙遠。把實現仁作為自己的責任,難道還不重大嗎?奮鬥終身,死了以後才罷手,難道路程還不遙遠嗎?
第二句,出自孔子,意思是堅定信念並努力學習,誓死守衛並完善治國與為人的大道。不進入政局不穩的國家,不居住在動亂的國家。天下有道就出來做官;天下無道就隱居不出。國家有道而自己貧賤,是恥辱;國家無道而自己富貴,也是恥辱。
踩在王三這邊來說,他立大同旗號,使用新順王號,本身就是對著大明和天下貼臉開打。
新順的王號,為更新道理。
更新的是什麼道理?
是天下道統,是對於理學、心學的反擊。
王三要用大同,踹開明末的儒學體係,重新開辟一條道。
所以,站在王三的角度來說,現在的王徵不按照士的角度:“仁以為己任。”
因此,王徵不夠資格稱士。
接著,王徵不願意接受有道的新順規矩,選擇繼續堅守無道的明廷規矩,既不願意出仕,也不願意隱居,拿著治喪作為借口,居然還敢吊著王三,說王三不禮賢下士。
結果王三直接說你不夠資格稱士,沒有仁義操守,也沒名望,隻有一堆的土地。
那你算什麼?
你不士,你隻是一個地主,地主在王三這邊,是要被清算的。
所以,我清算你,既合法,也合禮,因為大同的禮,是新出來的,怎麼處置王徵這樣的地主,也是王三一句話。
這就是為什麼下去一見麵,王三的話越來越衝的原因。
因為到現在,在王三看來,王徵還沒摸清楚一點,那就是現階段不是講道理的,而是刀子和禮法都要講的,更何況王三是帶著更新道理來的。
本身他的造反,就和尋常的農民起義不同,他要的是全部。
上至君權,下至道統,無一不有。
結果讓王徵去想了幾天,他就得出一個王三是對天主不滿,所以牽動他的想法。
“你是多久沒有仔細研讀四書五經了?怕不是折騰天主教,把自己學傻了吧?
難不成,你真的將《十誡》作為自己的訓誡?從而忘了這片土地的世代,可不是西邊的色目人,而是華夏人。”王三語氣越發不善:“數典忘祖,人人得而誅之。真以為我跟你氣憤,是因為瞧不起天主教嗎?老子豎旗大同,本身就是在爭道統。
孔子誅少正卯的時候,可不會心慈手軟。
我更不會。
明白?”
王徵哆嗦了一下,森森寒意,令他一下子腦袋激靈了。
王三嗤笑道:“基督源於猶太,猶太隻是一群自私且目空一切的族群,他們數百年來到處流浪,每到一地,拒絕本地王化,甚至敵視本地人,劫掠本地人,從而被本地排擠。
甚至,他們還妄圖謀奪權力,篡權奪位的事情可沒少折騰。
這樣的族群信奉的舊教,哪怕基督修改了,你也拿來之後修改。
卻忘了你這王姓,與我一般,往上追溯,亦不過軒轅之後。
華夏初祖,軒轅黃帝,百姓源流,天大洪福,還需要跪著去信異族邪神?
你要是真的將《十誡》奉為圭臬,那我到是能敬你夠狠。
但你做得到?”
王徵低著頭,臉明顯漲紅了。
王三是真的諷刺得他很難堪,但他卻沒有反駁的能耐。
“本來我是懶得管你這麼多,但看到一個姓王的,居然這麼愚鈍,我隻是覺得羞愧難當。王氏始源姬周王子、王孫,乃是正統華夏大姓,你要自甘墮落,數典忘祖,我無話可說。
不過,還是做絕點,斷姓,改名,絕嗣,出家,一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