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論的文章後半部,王三還在寫,王徵跟王三聊過兩句,聽王三的意思,似乎下半部分,是專門解釋他提出的工業化、城鎮化、生產力等名詞。
以及一些關於製度管理、經濟整合的理解。
王徵聽完,基本能確定,這個家夥真的在寫屠龍術。
一種基於儒學、理學、心學、經學等等傳承千百年的經典,整理出來的造反方案。
比如,大同論的前半部分,關於郡縣的主講,就有關於如何快速奪取縣域經濟控製權的方案。
王三複刻的是他如何奪取圖冊,借力打力的辦法。
這種人,要麼是唯恐天下不亂,要麼就是自信最後能收拾一切。
很瘋的一個小子。
“王卿,考慮一下孤的提議,如果你願意,我可以給你這一脈單獨賜名,讓你未來也入大同論之中。”
王三笑吟吟的看著王徵,一句王卿,就足以表明王三的態度了。
王徵卻沒給他多少好臉色,神情淡淡:“大王,我學儒家的,儘忠死節不成,已經愧對傳承了。”
“屁!孔老二什麼時候教你這套了?這分明就是宋代儒學的閹割。”
“此法,對王權不好嗎?”王徵再問,他說完,繼續寫。
王三張了張嘴,接著搔了搔頭。
沒錯,宋代儒學強調忠孝的部分,是真的對王權穩固有好處。
王三就很尷尬,他一邊要踹開儒學,但短時間來說,他又沒辦法踹開忠孝,畢竟他就是靠這玩意兒暫時凝聚一批人心的。
要是他不尊重,那要是傳出去,隻怕會出大事。
隻是,王三尷尬了片刻,他轉動了一會兒腦筋,接著嗤笑道:“天道:公平;天理:公開;天命:公正。此三者,相似卻相異。天道曰自然法則,不為堯存,不為桀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四時有序,公理恒常,天下一之,不論貧富,生老病死,無可避也,可謂公平。
天理曰仁德治世,百姓安泰,治世教育,通商四野,教化萬方,開科取士,召賢佐德,陟罰臧否,昭告天下,無罪皆可參議,有罪嚴懲不貸,可謂公開;
天命曰惟德是輔,皇天無親,民康國寧,肇豐四海,民富國安,厲兵秣馬,民壯國強,天下中國,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四維張而天下井然,可謂公正。
是故,天道恒常,天理仁正,天命應民。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立德,謂創製垂法,博施濟眾;立功,謂拯厄除難,功濟於時;立言,謂言得其要,理足可傳。
而今,吾之所行,鑄就大同,開創製度,辟法垂世,便在立德。
明廷不過腐朽老敗,士紳不過土雞瓦狗,酸儒不過皓首匹夫。
大同既成,天下大順,萬方鹹寧,百姓歸心。
今天道恒常,必不偏於我與大明;大明害百姓流離,吾正百姓安寧,天理必正於我;如此,以上,天時地利與人和具有,民心既定,天命必安於我。
所以,應民,便是大道!”
王三盯著王徵,笑了起來:“儒學我要,但我取舍,忠孝本就是天理的一部分,並非天命獨占。
所以,彆混淆了。”
王徵張了張嘴,整個人腦袋有點僵硬。
他發現,王三說得好像還蠻有道理的!
喜歡穿越明末:我從陝西鬨革命我從陝西鬨革命(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