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裡鄉,鄉堡。
之前澄城縣內部區劃調整,一縣之外,八鄉六場三區的格局。
縣城西北方向,距離長潤裡最近的鄉堡,就是安裡鄉。
想要了解本地的供銷社、糧行,也就這裡最合適了。
抵達安裡鄉的時候,已經到了下午三四點左右。
張誌和將車停在了村口的驛站,交了費用,就看到了安裡鄉門口放著的日晷。
同時道路上,有很多煤灰、礦渣。
老道士蹲在地上,隨便的抓了一些在手上看了看說:“這安裡鄉有石炭?”
“嗯,這裡距離礦區很近,根據探查,地表下四五米,肯定是有煤的。
但現階段,是南邊的長潤裡和縣城、以及隔壁的合陽縣,才是最大的蜂窩煤提供基地。
安裡鄉主攻就是糧食產出,有大概三分之二,需要直接供給南邊的長潤裡。”
張誌和抬起頭,猛地看到大張旗鼓的隊伍,上邊寫:“糧行預購!”
接著,一道鄉音響起:“父老兄弟們!鄉裡鄉親們!咱是朝廷安排下來的安裡鄉糧行行長,屬於三級行長,九品官。
往後,糧食、番薯、土豆、大豆什麼的,都是賣給咱行的。當然,父老兄弟們可以放心,朝廷每年都會公告收購指導價,隻要你們覺得指導價不合心意。
你們也可以賣給外來的客商,但按照規矩,糧食買賣,需要上繳契稅和交易稅,而想要證明糧食不是走私,就得咱這裡做公證,手續費是一次十文錢。”
糧行的造勢開始了。
“來得真是時候。”
張誌和咂咂嘴,趕緊走了上去,跟上大隊伍往裡頭走。
田間地頭,一些正在除草的百姓,聽到這話,不由得多看了兩眼糧行的三級糧長。
同時也有一些來跟他們交流。
張誌和靠近的時候,正好聽到下邊農人和糧行的吏員交流。
“阿財,你可是叔看著長大的,跟叔說實話,這個什麼糧行,真的不會盯著咱們束糧不賣?”
“滿倉叔,你要是能先把糧食藏滿倉,大王還巴不得你們折騰的呢!要知道,上邊有政策,要鼓勵百姓,自己先把糧食藏滿倉!隻有百姓倉庫滿了,這樣做起買賣來,才爽利!
不過,倉庫怎麼造能放得久,怎麼搞不會害得糧食被鼠蟲禍禍掉,朝廷過段時間會派工部的人下鄉裡,指導大小糧倉的建設。”
被喚做的阿財的吏員,是個十五模樣的少年,黝黑麵龐,身上就穿了一身短打,頭發隨意的綁了個馬尾,也沒盤起來,一點端莊的感覺都沒有,反而像個平頭百姓一樣大剌剌的坐在田埂上,一邊喝茶,一邊跟湊上來的農人們解釋。
“造倉,怕不是得花大錢。”又有人皺眉,算算又覺得不合適。
“你可以不造嘛!上邊派人下來造倉,並不是強製要咱們這些小民去搞這玩意兒,而是給糧行用的中轉倉。
往後十裡八村的糧食,都得彙總在咱們這個鄉的糧倉,然後再轉運去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