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順朝廷的最新一年的年頭,大體隻有三件大事。
一,自然是皇帝立後的典禮。
二,則是一場在春耕前突然爆發的北方諸省土地大巡查。
三,就是大順朝的科舉春闈,被皇帝突然下達了分科命令,國子監、翰林院、太學府三家學府正式出現在所有人麵前。
第一輪分科考試開始了。
而且直接在春闈上展開。七科分彆為國語、數學、曆史、政治(大同論)、物理、化學、工藝。
其中,必考為國語、數學、政治。
想要考國子監,還要考物理、工藝。
想要考翰林院,還要考曆史、工藝。
想要考太學府,還要考物理、化學。
很典型的3+2模式。
不過,除了必考三科之外的其他幾科,就是很標準的客觀題+主觀題,分數比為六四開。
如此一來,所有去年年末就抵達京城的考生們,已經蒙圈了。
他們是沒想到臨了距離開考沒幾個月了,皇帝會突然下旨,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不僅如此,京城內的報紙,還突然開始刊登“模擬題”。
沒錯。
這一次王三沒有將題型隱藏多少,而是考察所有考生對於信息閱讀的能力,尤其是“報紙”的應用。
因此接下來全國範圍內的每一期報紙,都要轉載模擬題,這乾係了未來所有學子的未來。
這也讓報紙的銷量,開始創新高。
順天府西部,房山縣。
這裡坐落了一座學校,鋼筋水泥打造的六層小樓,正在響鈴。
從不遠處的宿舍裡,陸陸續續走出來數百人。
他們穿過跑道、操場,來到了食堂。
“趙東甲,你的報紙。”
“成財信,你的報紙……”
門口,四五個小童找到了金主,將報紙遞上去,討了一文賞錢,繼續呦嗬起來。
拿到報紙的人,進了食堂,弄了簡單的清粥小菜,富裕點的加個雞蛋、油條,然後一邊吃,一邊看。
“如何?”趙東甲被身邊的友人問。
“唉,朝廷是鐵了心的要進行文理分科。而且這一次科舉的製度也修改了,從今往後,官吏一體,需要參加的是每年三月和十月的公考,秀才學曆就能參選。
而科舉,選的是學位進士、博士、院士。
我們現在考選的就是進士學位。當了進士,也不能立刻做官了。”
“什麼?!”一聽這話,所有人臉色都僵了。
“放心,朝廷沒有將路堵死,選了進士,也可以參加選吏。當然,陛下不建議。”
趙東甲將報紙遞給眾人麵前,指著上邊的(解釋)說“陛下認為,由於前明遺禍緣故,接下來十年內,普通百姓家中所出子弟,不可能快速獲得跟前朝士人遺留子弟,在學習能力上進行平起平坐。所以,為了公平公正,朝廷決定直接推行文理分科,同時將所有前朝子弟,強令接受大同再教育。
除非我們得了進士,進入三大學府修習,然後三年之後畢業,通過三大學府的推薦進入官場。
或者前往邊區、老區的學校,協助本地治理、學習和再教育。隻要能從這些地方完成再教育回來,朝廷會直接給舉人功名。
當然,也可以什麼都不去選擇,那麼隻能參加名額再一次縮編之後的傳統科舉,並且十年之後,傳統科舉將會從大順被廢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