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重了!
不少人的第一心思。
可想要跟他反對,卻憋著一句話說不出來。
因為江南那邊的輿論導向,確實就是對大順的一切政策的反抗,國企在那邊發展勢頭也不強,畢竟江南市場經濟本就發展不錯。
國企進來橫插一腳,提高生產資本,對方就詆毀機械大規模應用,百姓會沒有活路,已經鬨了不少騷亂。
哭廟案,隻是這些年所有案件的總和爆點,也是整個朝廷下定決心抓捕犯事儒生的根由。
“殺,是肯定不能殺的。”王三微微搖頭。
蔡正權大喜,吳誌微微皺眉,後方人心思各異。
王三幽幽說“讓他們選工地吧。黃河、遼河、又或者林州的濁漳渠。要是不夠,東北老林子的伐木員,總有適合他們的地方。
做不到用智力為天下人辦事,那就用身體吧。
本朝可沒有什麼讀書人不能勞心又勞力的,乾活就得一視同仁。”
“陛下英明!”吳誌大喜,修河,可比簡單的殺了要有用多了。
“這,陛下,不可!”蔡正權嚇了一跳,趕緊站出來勸導,“若是他們有心挑撥,唯恐河道大亂啊!”
“挑撥一個試試!修河的勞工,全是從倭國、朝鮮、交趾運來的,語言本就不通,若是他們能教導這些人讀書識字,那也是他們的本事!”
吳誌不屑,眼神輕蔑。
大順如今推行的修河工作不少,尤其是黃河、淮河、林州濁漳渠、遼河中下遊治理等等。
這些全是需要壯勞力的行當。
倭國、朝鮮、交趾三地,每年弄來的人口都不夠消耗的。
還指望讀書人折騰造反?
光是語言問題,就夠讓人頭疼了,更不要說這些人有沒有反抗心思。
這些壯勞力,天天能吃飽,哪怕大順再差勁,將他們當牲口一樣用,也不會不給他們吃飯,多少也比他們在本國生活好點,如此一來,這些外來的四夷人口對朝廷感念頗深,怎麼可能跟著造反?
就算造反了,附近也駐紮了大量軍隊、農場、建設兵團,他們正缺少功績獲取點呢!
反了正好積功!
“行了。”王三擺了擺手,“不管他們什麼心思。好好的人生不去過,非得跟天下人過不去,那就好好發揮他們的餘熱吧。
挑出所有擁有秀才及以上功名的儒生,差不多得有四千出頭,發河道去乾活。
剩下的拆分一下,發符天、嶺西、青海、東疆屯戍,三代不得歸。
至於罪名,這半年也查得差不多了,牽扯間諜的主犯拉出去斬了,從犯發配,株連犯流放,其他人登報道歉,再返回原籍,責令本地嚴加看管,安排城區勞動,好好讓他們出力。”
王三說完,目光看向了辛璩“辛師爺,這件事交給你辦。從現在開始,你就是這一案件專案組的內閣巡僉事。”
“臣領旨謝恩。”辛璩趕緊領旨。
雖然這件事也得罪人,但好歹是加派,事情處理完,官職也就卸了。
到時候他也能依靠這一次的功績,上升一個台階。
畢竟王三已經將惡人當了,怎個章程,如何處置,王三都決斷了。
是吃肉王三也給他們分湯,出事也是王三衝鋒在前,講真的這樣的老板誰不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