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農民起義,自家老祖宗就顯得小家子氣了。
“回頭宣傳安排上,接下來下一個方向,是讓每個大順的百姓與家庭都解決饑餓問題。現階段隨著我們的生產工具迭代,以及化肥的生產,將會逐步解決關內的問題。
但去年黃河上遊因為乾旱的緣故,又出現了不少逃荒難民,所以今年的公路、鐵路的築路隊全部擴編。
錢不夠朕會派人去海外想辦法,總之將關中以西的高原土地,儘可能縮減耕種麵積,將更多人口用於淤地壩、水庫、高標準農田建設之中。
剩下的舊土、窯洞,能關能停就停掉,封山育林同時推進,要是本地還是扛不住人口壓力,就外遷吧。
西域、西番、漠北、東北全都可以容納人口。
要是有雄心的,可以去安北甚至北庭,這幾個地方全是缺人的。
最後就是鐵路,再砸一筆錢下去,鐵路一定要修過去,不然中原的糧食運不過去,貨物勻不出來,時間久了,各地都會有怨言。
但隻要道路通了,西北暫時不下雨也沒事,先發展輕重工業,一旦發展起來,現有的人口,都不見得夠用。”
王三說完,眾人齊齊應著。
西北那邊的旱情,其實影響的人口不多了。
因為這些年大順大規模的邊區擴張,西北每一次旱情爆發,都會有人被遷徙離開。
而且自家人知道自家事,王三好歹是西北起義出身,朝臣也都是,他們很清楚水旱不均的西北會有多大的風險。
所以,這些年一直對西北多有關照,當然不是資源的投入,而是人口的外遷。
黃土高原裡的村社沒剩下多少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大量土地被封山育林的政策關掉,百姓很多都以礦為生。
畢竟西北現在旱澇不均,日子難過,也隻有一些集體農場才有活頭,而且還是投入大資本的集體農莊。
上遊水庫、中遊滾水壩、下遊湖泊,一套折騰下來之後,鋼鐵做成的滴灌法弄到田間地頭,產出的糧食都是供給本縣食用的。
可以說全靠西北的廉價重工業產品,否則根本不可能支撐西北的糧食平均。
而隨著今年旱情加劇,百姓大規模逃災出現,就足以說明西北情況不容樂觀。
連帶著重資本的集體農業都扛不住供需平衡,足見今年旱情的恐怖程度。
所以還是進一步遷徙人離開吧。
北方也得關注一下。
想到這裡,王三看向趙肫說“江國侯,東北情況如何?”
聞言,趙肫趕緊站出來“回陛下,東北開拓團上報,今年冬天東北寒霜大雪更甚往昔,不過由於我朝從南洋、鬆江、東瀛等地送回來的十六萬棉花織造成布匹供應,還有在奉天經略府落地的羊毛呢子織造坊供應呢子大衣,基本解決了東北的寒冬威脅。
不過各地的煤炭層探查工作因為寒冷受阻,東北現在主要以老林子的大木製炭生存。”
王三聽得皺眉“這麼奢侈?現存的林地,東北全是大木。朝廷各地的造船局,除了旗艦之外,全是鐵木混合的夾板船,東北的大木供應也很重要……算了,還是人活著最重要。
東北那邊缺的煤,可以問問東瀛那邊的諸國,若是有富裕,裝船直接拉走就是。”
喜歡穿越明末我從陝西鬨革命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明末我從陝西鬨革命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