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以為不妥。”
好不容易到了朝會,禮部的左侍郎趙春和第一個跳出來,旗幟鮮明的反對。
趙春和,大順圪墶山四百人之一,上山時是個跛腳的,但因為看起來很聰明,王三收留讀書,十幾年下來,已經成了大順朝的中樞頂梁柱。
他說道“陛下自起義而奪天下。古今多少百姓,都渴求盼望和平安穩的生活。若是鼓吹起義,唯恐有人效仿,屆時……天下必然大亂。”
王三坐在主位,看著下邊竊竊私語,不少人也都讚同趙春和的話。
好不容易和平了,現在皇帝又搞這一出,這不怕出事?
王三將他們的表情儘收眼底,接著淡淡笑道“隻要文武百官做好規劃,讓百姓的日子過好,誰閒得蛋疼造反?你我,若不是因為大明的三餉與橫征暴斂,會造反?”
現場眾人一下熄聲。
王三和其他曆代開國之君不一樣。
同等地位的隻有倆與他一樣。一個劉邦,一個朱元璋。
但劉邦是混過社會的,知道社會險惡,知道如何凝聚人心,所以他的賞賜豐厚,讓人心悅誠服。
而朱元璋見識過貪贓枉法,橫征暴斂,全家幾乎斷絕的慘狀,所以他為人殘忍暴虐,讓人不寒而栗。
而王三他是在起義時,就知道下一個方向是什麼樣的人,他的每一個計劃,一個步驟,幾乎和天時地利人和合一,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一樣,所以他也很清楚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其實農民起義就沒了。
下一個階段,要麼是資產階級革命,要麼就是無產階級革命。
但他寧願讓無產階級革命成功,也不想讓資產階級革命成功。
因為資產階級會扭曲國家政策,所以他需要給後世之君以及其他大臣上枷鎖。
鼓動百姓起義教育,屠龍術的大規模發行,就是讓天下人去看,去知道,讓階層不至於被徹底箍死的舉措。
哪怕社會的方方麵麵往回拉,王三也要嘗試角力,儘可能隻被拉半步。
然後等等後方,等等後邊有人往前推。
看了一眼下邊麵麵相覷的不言的眾人,王三撇撇嘴說“若是不想農民起義,那就全力提升生產力。
現階段化肥的合成已經有了,聯合製堿法所產生的肥料,在順天府周圍的農場都有應用。
今年順天府的糧食產量,足以抵得上以前大明一整個直隸省的產量。
也就意味著,未來化肥的普及,能夠讓大順在未來二十年內,關內的糧食翻上倍。黃土高原也可以開始封山育林,減少水土流失。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農民起義就會消失。隻要吃飽,誰他娘沒事造反?
當初若是你們能吃飽,我靠著十幾石糧食,拉出圪墶山四百人嗎?
所以,農民起義,不僅要確定正當性,更要告訴所有人如何起義。
這是枷鎖,也是天條。
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蒼難欺。所有人心底都有一杆秤,當你們做的事情壓過了他們的底線,等待你們的就是匹夫一怒。
因此,永遠要跟先進生產力站一塊,隻要生產力迭代了,百姓能吃飽,能過好日子,大家就會將目光投入更好的未來,而不是眼前的蠅營狗苟。”
王三說完趙春和低著頭,陪著看戲的朱由檢,也不由得暗暗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