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聖旨下達。
孔衍植受奉天應民皇帝詔令,冊為孔廟奉祀官。
並著孔衍植重新調整孔廟規格。
改為三廟。
先賢、先哲、先儒三廟。
先賢,由百家祖師、集大成者級彆的人物居之。
先哲,由百家傑出子弟,於華夏發展大功文武,居之。
先儒,由本朝文武之中有賢名的人居之。
至於原本的孔氏宗祠,則是按照遷徙之後的規矩,遷往各地,由其他各房孔氏子弟安排。
然後孟、顏、曾三係子孫,則沒有進行冊封,但給他們三代之後參與選拔奉祀官的資格。
其餘本朝大儒,五代之後可以參與奉祀官選拔。
所以,尋常在京中的大儒,看到這些要求之後,立刻明白他們要做什麼了。
奉祀官是終身製,一旦選上,除非犯罪,否則不會被下掉。
一旦犯罪了,被抓到之後,由禮部直接安排官員代管,所以奉祀官注定得是一個道德完人,絕對不能有任何的風險。
這一代的孔衍植是因為年紀太大了,而且鬼知道他能活幾年。
孔興燮則是需要麵對所有孔氏興字輩的爭奪,也不知道他能扛多久。
孔興燮一沒,往下就是其他孔氏毓字輩的人來擔任。
所以,隻要奉祀官死得快,二三十年內,肯定就會有人開始爭奪。
但不管如何,王三沒有徹底打死儒家,就讓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
不過還是有一些儒家不滿意,因為王三廢掉了衍聖公爵位之後,隻給了一個奉祀官,這就意味著孔氏落馬,其他以儒家為皮的人,一隻腳被掃出了崇高位置。
然後所有人都要去遵守所謂的《大同論》,這個理論,根本不符合人性。
理想主義,就是理想主義,若是一直講理想掛在身前,很容易走路飄忽,所以相關的文章一出來,王三也看了。
不置可否。
因為很快這些“高尚”的人,就要麵對孔氏的背叛。
同年十二月,一篇名為《子行列國而傳道,今我等亦可為之》的檄文出來了。
“中洲列土,除中國之外,民智未開,百姓刁蠻,人牲盛行,今我等聖人子弟,天子門生,當傳道於四夷,教化而脫邪俗,令天下井然……”
孔衍植寫了一篇雄文,並且在上邊明確表示,他的幾個兒子,包括孔興燮,都自願報名前往南洋、西洋、東洋各地,參與大順在地方的教學建設,並教化當地百姓。
然後還延請天下人一起從之,所有費用,由孔廟所出。
有些人覺得品出味兒來了。認為現在或許是因為中國沒有了儒家的秩序,但麵對大順的開國天團他們沒辦法對抗,那就往其他邊地去延續他們道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