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陛下不準備進行嫡長子繼承製,而是推行了秘密立儲製?五年一次大更迭?若是皇帝有彆的想法,也可以通令隨時更迭?”
各級衙門,不論官吏,聽聞了繼承製度的更迭,幾乎是一瞬間冷汗都下來了。
皇帝從來不會無的放矢。
現在忽然推行秘密立儲製度,是為了什麼?
他們是不是做了什麼過分的事情,讓皇帝惦記上了?
又或者皇子之間出了什麼問題?
“此事,皇後娘娘見證。”傳旨的人沉默了一下說,“娘娘也認可陛下的選擇。陛下還說,總有些人自詡擅長投機,總想著混個從龍,好一步登天。
秘密立儲製度,就是專門針對這種人的。
好好的辦事,皇位的傳承,再怎麼傳承,也是天家事,不是某些人的登天梯。
哪怕換了新皇帝,也得老實沿著三百年計劃走,不發展,國家就穩不住。”
聽罷此言,不少人都暗暗縮了縮脖子。
王三開始給整個三百年計劃打補丁了。
繼承製度的更改,就是為了整頓投機取巧的可能,更是給所有人頭頂上金箍,彆過分了,否則下一代皇帝若是不支持你,或者被你得罪死了,你的下場如何,不言而喻。
“那……夏王他……”
“夏王也非沒有機會。”傳旨的人解答道,“陛下說,下一代皇帝就算不是雄主,也必然是能繼往開來的主君。
不論中國還是內藩,都是大順發展延續。
所以,哪怕是已經就藩的。隻要一日不曾旨出,一日就有機會。”
此言一出,一些高原而來的官員都鬆了一口氣。
隻要有機會就成。
他們所求也不多。
但這對於其他不少人來說都不是什麼好消息。
等傳旨太監一走,眾人前往各個衙門,很快成團聚頭。
“如何是好?娘娘怎麼就答應了?”有人無奈的看向楊發。
他掃了一眼這人,歎了一口氣說“既然是陛下與娘娘的意思,必然是兩人已經商量好了。而且,也確實是如此,有人在投機,陛下不滿。”
眾人各有心思,也不說旁的。
心思各異很正常,畢竟皇帝不給機會,影響的確實是很多人的利益。
當然,更關鍵的還是秘密立儲製度的背後,是一場場隱性的血雨腥風。
看起來王三好像拴住了爭鬥,但潛規則隻要存在,隨著皇子們長大,利益集團就會各自靠上去。
大順還有封建的藩屬製度,如此一來就有保障,最終哪怕是失敗了,也有退路,退去當藩國的大臣,也不枉未來。
這麼一來,暗地裡的爭鬥,隻怕會愈演愈烈。
也不知道是好是壞。
隻能看出來,未來的大順皇位繼承,是一場場贏家通吃的吃雞大賽。
裁判,成了皇帝。
而且爭鬥的烈度,也會增加,隻是表麵上大家都和善了一些。
畢竟秘密立儲一出來,所有搞政治的,就不會輕易站隊,多少人明麵上都會是皇帝的人。
如此,皇帝也完成了集權。
可以說,現在的王三權勢,已經是封建時代真正巔峰。
他一句話,下邊所有人都得跟著動,跟不上立刻就會被淘汰。
政治權力上邊,高壓態勢已經形成。
“一切如常。陛下還年輕,我們也還年輕。陛下還是會有源源不斷的皇子誕生。”
楊發抿了抿唇解釋,眾人不言。
大順中樞與封疆大吏,年紀都在壯年,真要熬到皇帝交接權力,還不如讓自家兒孫提前鋪前往海外就藩的路。
終究是一條退路。
萬一他們在朝中出事,全家人還能以離開中樞作為交換,換取不被族滅的活路。
隻能說,一切都是為了平穩過渡。
……
相較於臣僚他們的動蕩之後,很快就平靜下來。
各個皇子、世子的門客們,就慌了。
秘密立儲製度一出來,就意味著所有皇子都進入了新一輪的吃雞大賽。
要麼卷出來,要麼早早謀劃後路。
大順皇位競爭的殘酷性,已經出現了。
就算皇帝真的莫名出事,聖旨上寫的人是誰,除了皇帝與看過的幾個人知道之外,其他人都不知道。
甚至這一次有人懷疑,皇後之所以能答應皇帝的選擇,是因為皇帝第一封秘密立儲的聖旨上,寫的是嫡子王叔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