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憲二十七年七月初一日,豫西,靈寶縣火車站。
幾列火車此時正停靠在站台邊上,白色的整齊在寒冷的空氣中緩緩升起,讓整個車站站台都籠罩著一層朦朧的麵紗,
在有些模糊的視野中,火車站工作人員們的視線小心地繞過身前警戒的那些陌生士兵,看到了那些列車上的白日標誌,他們知道這些列車不是普通的客列,而是軍列。
轟~
車廂的門一打開,成群結隊穿著深綠色軍大衣的士兵們便跳下列車,他們動作敏捷,各自背著自己的軍械裝備,在班長的吆喝下尋找著自己的班排,
或許是因為太冷的緣故,這些官兵除了身上穿著厚實的軍大衣以外,還用深綠色的圍巾將自己的脖子和口鼻遮住,
不過儘管如此,剛剛從溫暖的車廂內出來的眾人眼睫毛和頭發上依然是結了水珠,眾人此時都是將登山帽形製的布帽戴在頭上,
而被凍的冰冷刺骨的頭盔則都是統一的係在了腰間。
車廂內堆放的那些重型武器裝備零件也被士兵們小心地搬運至外麵的空地上,腰間懸掛的鋼盔不時就與鐵質鋼質的裝備碰撞發出聲響,
這片站台一片忙碌,有人在點名、有人在搬運裝備,還有的則是匆匆奔向自己的集結點,儘管四周嘈雜不堪,但是整體都是井然有序。
“君不見,漢終軍,弱冠係虜請長纓……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雲……”
一陣中氣十足,聲音雄渾的歌聲從另一邊的站台開始響起,士兵們不約而同地停下了手中的動作,朝著聲音傳來的方向望去,
緊接著就是一支最先整隊完畢的部隊整齊劃一地朝著站台外麵行進著,他們唱著那首前不久才創立的軍歌,精神抖擻。
“愣著乾啥呢嘛?速度再快點!彆讓狗日的二團得意太久!搞快點噻!”
一名掛著上校軍銜的團長此時看著對麵的一個中年男子對著自己笑嘻嘻,當即就朝著身邊的官兵們大聲喝道,眾人皆是手上速度加快,
很快就整隊完畢快速跟上了二團的尾巴。
“男兒應是重危行,豈讓儒冠誤此生……”
一條長條軍陣從靈寶縣城外不斷走出,在縣城城牆上方的包國維看著下麵不斷行進的軍列,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神情,
“弟兄們狀態不錯!很好!”
當日在處決亂軍之後,包國維便開始著手準備入秦一事,不過這次他並不打算全旅一同前去,而是將迷龍的第一團和新兵部隊留了下來,
迷龍的第一團在蘭封會戰中損失最為嚴重,為了保證戰鬥力,需要休整一段時間,正好在處決亂軍之後,第一旅的名聲在鄭城一帶傳播,
許多難民和本地青壯爭相報名參軍,就連許多本地的警察和保安團的人都脫下了軍服冒充青壯參軍。
第一旅減員嚴重,本來也打算在這裡招兵買馬補充裝備,也算是打瞌睡來枕頭,儘管部隊中的兵員缺額嚴重,但是包國維仍是打定主意走精兵路線,
所以招兵的條件和要求依然與之前相同,農民良家子、有文化會識字或是擁有其他專項特長的優先招收。
為了做好新兵工作,包國維特意將穩重著稱的副旅長陳鬆柏留了下來負責整體工作。
也正當包國維準備出發時,天降異象,鄭城原本炎熱的天氣忽然轉涼,氣溫一降再降,甚至聽聞豫西有些地方直接飄雪,
這也讓鄭城乃至於豫東一帶升起了一陣恐慌,百姓們都說是連年的戰亂觸怒了天神,發大水降大雪懲罰人間,這種流言在當地十分受信,
許多人甚至趁此機會傳教欺騙老實的莊家漢子們,原本躲起來的土匪們也被逼得下山四處砸窯,豫東一帶本就災情嚴重,如今又遇到這百年難遇的異象,更是混亂。
包國維正琢磨著要不要從入秦隊伍中分出一些留下協助陳鬆柏處理混亂形勢之時,武城軍委會再次來電,稱由於秦省受災,慰問團將延緩半個月去長西。
包國維便借著這半個月的時間收攏難民,以工代賑處理水患,同時派兵四處清剿遺留在豫東的日偽軍殘餘勢力和作亂的土匪。
同時也在等待從滬城由情報部下屬情報企業六神商社發來的輜重物資,包國維等一眾高層已經得知,秦省天降大雪,氣溫極低,
為了不讓官兵們受凍,情報部受命在滬城接收了從阿美莉卡臨時運來的軍大衣等禦寒物資,並且通過大版師團的關係網以緊俏商品——絲襪的名義成功運抵了豫省。
經過半月的努力,第一旅總算是完成了招兵工作,本次共計招收了兩千名青壯,其中還有兩百餘名從北都多所大學往西遷移的高校學子,
這些熱血大學生路過鄭城時見到了第一旅處決亂軍的景象,再加上之前聽聞的第一旅的威名影響,當即就湧到了軍營前嚷著要參軍。
另外還有五百多名從本地軍警係統中脫離,趕來參軍的老兵,經過甄彆和篩選後招收四百餘名,這些人將和那些農民良家子和大學生們一同接受訓練,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訓練教官們大多是在蘭封會戰或者更早之前與日軍的戰鬥中受傷的老兵,還有迷龍的第一團作為協助。
處理完後勤一事後,包國維便將帶著第二團、三團和參謀長何為登上列車,沿著隴海線西進入秦,不過在經過豫西的靈寶縣時,
包國維得知由於秦省大災,西進入秦的鐵路受到影響,無法安全通過,包國維便隻好命令部隊下車,沿著鐵路步行西進。
眼下見到部下們對於大冷天步行入秦沒有任何怨言和負麵情緒,包國維很是滿意,到底是從魯南一路打過來的老部隊,適應能力和綜合素質是過關的。
“弟兄們很喜歡抑之你作的這首軍歌,大家都說每次一唱渾身都暖和,精神也更有勁兒了!”,一旁的參謀長何為也是笑著說道,
身邊眾軍官皆是連聲附和,皆是言包國維文武雙全,這些倒不全是奉承,還是有許多真情實意在的。
眾人都是帶兵了不少日子的,知道士氣的重要性,當初氣溫下降,包國維便提議說在開飯前和訓練拉練結束後讓士兵們唱唱歌,
暖和暖和身子。
後便熬了幾天的夜,將那首知識青年從軍歌給寫了出來,並在全軍推廣。
知識青年從軍歌在原時空中是源自一名遠征軍士兵在印度藍姆伽基地訓練時所作的詩,在這個時空中被包國維提前“剽竊”了出來,
並且曲調沿用了新四軍軍歌的曲子。
由於紅藍兩黨遲遲沒有達成合作,因此留在南方八省進行遊擊作戰的協約軍和遊擊隊並沒有被改編,本來在第二年就要問世的軍歌此時也沒了蹤影。
此歌曲一經推廣就因為朗朗上口的歌詞和曲調而深受官兵們喜愛,即便在閒暇時期許多部隊也都組織了拉歌對唱,一群壯年精乾的年輕小夥子們扯著嗓子嘶吼,
先不管曲調是否走調,反正氣勢是拿足了。
“哈哈哈行了行了,都說了這歌不是我作的,隻是沿用的一些前輩的成果!”,包國維被眾人誇得有些不好意思,饒是他自己是臉皮深厚,也沒法避免臉紅。
“彆誇了彆誇了,我們也出發吧!”,包國維說著便轉身走下了城牆,與其他士兵們一同步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