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模範師的隊伍穿過中山路門進入城區,道路兩側的百姓越聚越多,情緒漸漸高漲。
原本隻是靜靜圍觀的人群開始交頭接耳,紛紛向身邊的人訴說自己聽聞的關於模範師的事跡。
一名中年男子神色激動地對周圍的人大聲道,“模範師!這就是模範師!”,一邊說還一邊指著那畫著三角符號的軍旗手舞足蹈。
“模範師?”,周圍眾人頓時有些疑惑,“你知道他們?”。
見到周圍眾人的眼神聚攏過來,那中年男子很是自豪地點點頭,“模範師就是駐在鄭城,發大水的時候我堂弟去了鄭城,
他給我寫的信裡麵提過!”
“模範師在鄭城的時候,可是實打實地幫了老百姓!
你們知道嗎?他們接濟了好多流落在外的難民,不僅送糧送衣,還幫著治病!那些逃過日軍屠殺的鄉親,能活到現在,多虧了模範師啊!”
黃河決堤,逃難的百姓們一部分往西朝著內地避難,還有一部分則是往東去了日占區,雖然仗打得厲害,但是一些有條件的人家依然還有書信來往。
“沒錯,我也聽說了。”
另一個瘦削的老人接過話頭,滿臉認真,
“模範師在鄭城還收拾了那些魚肉百姓的豪紳。
那些人仗著自家有錢認識當官的,整日欺男霸女,掠地奪田,結果你們猜怎麼樣了?”
“哎呀!伯你快說吧!”
那瘦削的老人摸了摸胡須,很是得意地一揮手,“那些人被模範師一個個揪出來,當著全城人的麵,押到刑場槍斃!”
“沒收了他們的土地,然後分給了那些窮苦人!”
此話一出,周邊眾人皆是一驚,有一個婦人此時也插話進來,語氣中帶著幾分羨慕和期待,
“我家就剩了幾畝薄田,要是模範師也能這麼給咱們分點地,日子就能過下去了!”
人群中,一個青年男子高舉著一張報紙,神色激動,
“你們瞧,這可是港城日報上的頭條!”
他將手裡的報紙舉得更高,陽光照在報紙上,“有困難,就找模範師!”
這幾個大字赫然映入眾人眼中,標題下的內容則詳細記載了模範師在鄭城城如何接濟百姓、平息動亂、匡扶正義的具體事例。
隨著模範師隊伍的推進,越來越多的百姓開始自發地將模範師的事跡傳遞給周圍的人。
那些自稱從鄭城和其他地方逃難回來的百姓,紛紛激動地與身邊的人講述模範師如何救助貧苦百姓、如何清除豪紳與土匪、如何公正無私地分地給百姓。
漸漸地,群眾的情緒愈發高漲,陣陣的歡呼聲在街道上回蕩。
人們紛紛湧向路邊,爭相想要看到這支來解救他們的軍隊,
不知是誰率先衝破了沉默,朝著行進中的模範師大喊了一聲“模範師萬歲!”
這一聲呼喊,如同火種般迅速蔓延,周圍的百姓應聲而起,接連不斷地喊出了口號,
“模範師萬歲!”
“模範師萬歲!”,聲浪一波接一波,越來越強烈。
每一聲“萬歲”都如雷霆般回響在商都城的街頭巷尾,回蕩在每個角落。
那些進城的模範師軍士們,聽見這陣陣響徹雲霄的“萬歲”聲,皆是個個挺直了腰杆,目不斜視,腳下的踏步聲踏得震天響,心中更是自豪無限。
包國維騎馬走在隊伍的最前端,聽到那此起彼伏的“萬歲”聲,臉上露出了一絲淺淺的微笑。
旁邊的副師長陳鬆柏輕聲道,
“師座,此計甚妙!如此一來,咱們不僅將商都城的大義與民心牢牢抓住,也為後續的治理打下了堅實民心基礎。”
包國維輕輕一笑,轉過頭對陳鬆柏點點頭,“不過是應時之策罷了。”,他說得平淡,但眼中閃爍的光芒卻顯露出他內心的不平靜。
那些率先傳播模範師的光榮事跡、帶動百姓們的,自然是情報部安排的人。
模範師隊伍的行進,氣吞萬裡,目標明確,穿過大半個商都城,直達城北的軍營駐紮。
包國維入城後完全沒有理會那些還在醉仙樓等他等得望眼欲穿的豪紳們。
包國維心中已打定主意,商都城的重建才是當前最緊要的任務,至於那些看似急切等候的豪紳們,顯然並沒有他的優先級高。
他早已派人傳話,簡單而直截了當,
“商都城現在生靈塗炭,滿目瘡痍,眼下重建才是首要之事。
你們若真心配合模範師工作,趕緊交上軍費吧,一家十萬大洋,意思意思,免得耽誤正事。”
這番話顯得毫不客氣,但卻直指要害,包國維深知,這些豪紳們從某種程度上並非無動於衷,而是看到了機會,準備通過模範師的成功來重新鞏固他們的利益。
包國維也清楚,城市重建不能由這些在背後撈取好處的商人操控,必須由模範師的力量來主導,確保真正的民生優先。
商都城的重建不僅僅是清理廢墟、重建建築,更多的是如何重建秩序和民生、恢複經濟、讓百姓們看見希望實現人口回流。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更何況,城內的豪紳們似乎並未完全理解這一點,依舊抱著舊有的觀念,準備利用模範師的名義撈取利益。
“十萬大洋隻不過是個前菜,若是那些人有點眼光交得及時,自己不介意給他們點甜頭,但要還是再跟我這個那個的,
正好城內的電線杆子比較多……”
………………
鄭城,這座商都以西的重要城市,是包國維最早經營的地盤,如今在他的大力治理下已顯現出一片井然有序、欣欣向榮的景象。
街道寬敞整潔,路旁的商鋪裡人頭攢動,熙熙攘攘的集市上小販們高聲叫賣著新鮮的果蔬和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