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嵩領命後回到內閣去召戶部尚書方鈍和兵部尚書楊博來商量此事。
三位閣臣和兩位尚書在內閣商量此事,對於協濟,內閣和戶、兵二部的意見分歧是極大的。
因為協濟涉及的部門和地方非常之多,事情複雜艱巨,內閣到時候隻用動動嘴,但是戶部和兵部就要為此大動乾戈,地方也要搞得雞犬不寧。
還有個不能名言的原因,就是內閣三位閣老中,徐階和呂本都是東南受倭寇影響省份的人,他們自然要為自己家鄉爭取了,儘可能的將本省的軍費協濟到相鄰省份去,減輕自己家鄉父老的負擔,也算是他們為本鄉本土做的一點事情吧。
而戶部尚書方鈍和嚴嵩,一個是湖廣人,一個是江西人,恰好都屬於和東南挨得很近但是又不受倭寇影響的地區,一旦開征協濟,這兩省必然會被攤派大量的協濟銀,這是他們二位不願看到的。
方鈍率先說道:“諸位閣老,本兵,協濟本為酌盈以劑虛,現今東南本就是大明最富庶的地方,備倭軍費,不從東南加征,反而要其他各地協濟,試問天下之富庶,何處過於東南?”
對於方鈍的話,徐階當即表示反對,徐階說道:“方司農此言差異,不可持門戶之見。何況現今東南屢被兵燹,州縣殘破,如何支撐大軍開支,況蘇鬆等地,稅賦本就國朝之冠,百姓何以生計?”
沒想到方鈍絲毫不給麵子,陰陽怪氣道:“徐閣老說的是,蘇鬆等處稅賦確實是國朝第一,可逋欠也是國朝第一。”
這句話差點沒給徐閣老直接乾破防,氣的指著方鈍說道:“你!!”
嚴嵩趕緊勸道:“子升,都是為了國事,不必動怒,相忍為國!”
不過方鈍說的也確是實情,本來大明的賦稅,確實大部分出自東南,用當時人的話說就是:賦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以今觀之,浙東西又居江南十九,而蘇鬆常嘉湖五郡又居兩浙十九也。
大明在蘇鬆征收重稅,蘇州地雖富庶,而賦實特重,一遇天災更是租稅無出,舊逋未了,又增新欠,經年的積欠形成數量龐大的逋賦。逋賦危機上係朝廷命官重任,下聯百姓民生福祉,確實是一件極為棘手的事情。
就拿現在來說,蘇州府積欠的稅糧早就超過了百萬石,這還是幾經減免之後的數字,為了征收賦稅,朝廷派向蘇鬆等處的知府無一不是能臣乾吏,但是朝廷重科田則方針不變,在此情況下要保證重賦的如額征收和逋賦的如期補繳,成為每一任蘇州知府的難題。
方鈍毫不客氣的說道:“蘇州府積逋難清,是徒有賦重之名而無其實。”方鈍作為戶部尚書,對於大明全國的賦稅,自然是一清二楚的,他說道:“諸位閣老,自宣宗以來,多次減賦後,蘇州府的稅糧負擔維持在200萬石左右,然自嘉靖二十一年以來,積欠已達七百九十二萬石,徐閣老,蘇州果然重賦否?”
方鈍說道:“諸位閣老,與其想著讓鄰省協濟,不如好好想想追比積欠,才是正路!”(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