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有些沉悶,王燁估計的很準,這麼死的確實沒有痛苦,除了倒地之後還有些抽搐之外,不過那應該是無意識的抽搐,應該是已經沒有感覺了。
沉默片刻,王燁道:“儘快肅清城內反抗,明天日出之前,我需要看到一個穩定下來的清州城。”
“喏!”
明天日出之前穩定下來,翻譯一下,就是今天晚上把所有該殺的人殺完。
······
九月十五的時候,王燁看到的就是一個徹底平靜下來的清州城,中間耽誤了一天,不是為了殺人,而是整備城防,還有就是讓這些城中的百姓相信梁山不殺人了。
王燁清州城巡視了一圈,弄死了十幾個刺客之後,王燁就打算出去了。
這世上總有些人頭比較鐵,也比較講究忠義,他們很多實際不是為高麗報仇,而是為了某個人。
有些人,就是能讓人願意不計生死的跟著他,就像尹彥植那種人,有百十人願意給他報仇,王燁都信。
為了不給新任清州知州添麻煩,王燁選擇了到城外軍營。
天輝軍留下兩營正卒協助守城,然後就把清州交給了呂好問。
王燁外公韓忠彥娶得的是呂公弼之女,呂公著長子呂希哲,呂希哲生子呂好問。
嗯,呂公著是老三,呂公弼是他二哥。
這麼算下來的話,王燁跟呂好問也都是八竿子勉強打的著的實在親戚。
“舅舅一路辛苦。”就這種關係,能把王燁給繞成黑線圈。
本著娘家親戚都是舅舅的原則,就這麼稱呼了,不差輩就行。
呂好問也是一愣,這稱呼倒是挺彆致的,隻是~
罷了,稱呼親戚總比稱呼其他的親近些吧,端的是少年得誌之英主啊。
“燁哥兒一路披荊斬棘,才是辛苦。”呂好問道。
“繆讚了~”王燁笑道,對呂好問這個名字,王燁是從網絡小說上看的,那本邵宋的小說,呂好問是中流砥柱般的宰相人物。
不然的話,王燁又不是研究宋史的,能有多大的儲備,知道這麼些人物,倒是對水滸能打的什麼504大武評更懂一些。
既然都說這人牛逼,王燁也就信了,反正是個人才,總比自己從河北災民中選的那些靠譜吧。
而對於呂好問來說,對王燁的了解除了來自王韓氏那裡看似貶低實則顯擺的敘述之外,更多的是自己看的。
通過做的事情去看一個人,比如濟州島。
如果形容一下呂好問看到的濟州島,那就是:
“官清吏明,群臣守職,上下相安,家給人足,倉廩有餘,天下治平,四民安居。”
如果天下都是這樣,作為儒家門生,端的是雖死可矣。
呂好問的一生總結來說~
嗯?
總結早了,老夫今年才五十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願為這太平盛世,添磚加瓦,再奮鬥二十年!
宗澤比老夫還大了四歲,如今不也是在濟州島乾的風生水起的。
我書讀的比他少?
學問比他差?
無論是為名,還是為家,亦或者就是為了自己一生所學,呂好問都沒有理由不來清州。
所以兩個人相談甚歡,甚至在見麵之前,就已經注定了這會是相談甚歡的。“這清州城,惡人俺已經做完了,接下來就是懷柔了。”王燁道。
“嗯,隻要軍隊撤走,田畝一分,自然安穩。倒是推廣漢語,統一語言文字在我看來,更重要一些。”呂好問道,對於這種歸化羈縻的統治,來之前,呂好問也是翻閱史書、研究現策和同人細細研究過的。
“正是如此,移風易俗,語言文字一致,最多兩代人,這就都是我漢家疆土。”王燁點頭附和道。
對於政務上的事情,王燁慣常是安排好人之後,讓人自由發揮的。
人的精力有限,王燁不可能每處都顧及道,如今,自然是先軍政治,想有個梳理那也是等打下高麗半島之後的事情了~
所以王燁跟呂好問溝通的時間不長,然後就一頭紮進了軍營~
一直以來,王燁在軍營待的時間都不短,很多時候,就是扮演個好人的角色。
王燁已經在戰場上用敵人的人頭,證明了自己的武勇和可怕,在軍伍中就不用在臨之以威了。
他就是皺皺眉,底下人都不敢放肆,畢竟是梁山單人陣斬最多的狠人,千人斬都是老黃曆了。
當然除了閒聊,也有些其他的事情。
從連環甲正式進入戰場開始,斬殺和己方重傷的就不成比例,所以這【霸道】自然就多了很多的機會,頭領已經大略都強化過,狼騎的規模王燁也不打算擴大,現在這個三百六十五都天煞陣就挺好的。
所以這多餘的強化的次數,就讓王燁用在了立功的士卒身上,這些人本來就強,有戰陣經驗,再開個掛,就能成為軍伍中的中流砥柱,而且親身經曆過這種神異,那對王燁真的是會死心塌地的賣命那種。
隊伍中隻要有三成,不,就是一成死忠,王燁對軍伍的統治就穩如泰山。
所以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然而,九月十八這一日傍晚,接待完陌刀營的新晉掛逼,王燁留下了其中一個年輕的陌刀手。
遣退了其他人,看著麵前的年輕人,年輕人萌萌的看著王燁,相對無言~
“石頭,我想吃魚了,你去跟廚房說下。”王燁道。
“嗯?”
王石頭撓撓頭,看了看眼前的年輕人,再看看王燁,終於還是點頭去了廚房。
年輕人的麵色終於是有些有了些變化。
歎了口氣,說道:“寨主想聊什麼?”
“聊聊你的故事唄~”
“什麼故事?”年輕人問道,一臉呆萌。
“就聊聊為何你恨我,又在戰場上這般拚命?”
······
喜歡爭霸水滸這係統功能有限係統功能有限(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