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
百工~
扯遠了。
人靠衣裳馬靠鞍,這一身紅袍的王燁,還是有幾分親王氣度,豪傑風範的。
······
“滕陽張孝純,見過齊王~”
“相州王燁,見過永錫丈~”
這便是王燁要見的貴客了,也是宗澤送過來的九州島知州。
張孝純,身長八尺,容貌雄偉,姿容甚美。字永錫,滕陽人,工詩,有才略,元佑進士,曆任濱州通判、河北路轉運判官。
轉運判官,官名。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總管轉運司庶務,兼督察屬吏。
也就是人家來的時候不僅有官身,還是個高官。
王燁便不能不慎重了。
上一個這麼來的,還是到現在都沒徹底弄明白的呂頤浩。
“齊王莫要如此拘禮,齊王是大宋齊王,小可是大宋河北路轉運判官,述職之後,來梁山治下尋一份差事,不是尋常事嗎?”張孝純道,也知道自己這種彆人一封信就邀請來的九州島知州有些奇怪。
王燁微笑點頭。
類似國企高管,三年期勞動合同到期,然後選擇不續簽合同,然後到一家私企,做一個中層管理乾部~
合情合理,沒毛病~
個鬼啊?!
人家呂頤浩喝酒之後給出的理由,好歹是性子太直,得罪了太多人,所以到梁山躲躲,王燁也就捏著鼻子信了。
你這理由屬實有些牽強了呀。
張孝純大概也知道這事說不太清楚,於是轉移了話題,“我這是九州島知州前來履任,不知道如今九州島戰事如何了?”
“中軍正麵戰場上勢如破竹,想來十天左右,便能讓張知州履任。”王燁道。
如今山火大概是停了,梁山大軍正在逐步推進,如今,就是梁山標準的硬寨呆仗流打發,現在安營紮寨也不是浪費,後麵這些安置百姓都是可以直接用的。
“這九州島說是島嶼,可倒是不小。”張孝純道。
九州島麵積有4.4萬平方公裡,相當於快二十五個濟州島,但是人口隻有大略二十多萬的樣子,開發程度不高。
這固然有平原少的原因,但是更多的是這塊地方,離日本的統治中心京都太遠的緣故。
但是九州島或者說日本的九州地方開發曆史最早,早在三百年前便曾設西海道,分築前、築後、豐前、豐後、肥前、肥後、日向7國。後增加薩摩、大隅兩國,故有“九州”之稱。
“大略安置百萬百姓總是可以的,如今九州島上百姓少,是因為戰亂,雖同為日本一國,卻少了教化,多爭鬥,自然人口就少了。”王燁道。
“如此也不枉自己一生所學了~”張孝純點頭道。
王燁一愣,這難道就是他們選擇梁山的理由?
看著張孝純,王燁忍不住就又開始走神了。
要知道曆史上對張孝純的記載可是相當的有意思。
宣和七年(1125年),金軍敗盟南下,重兵圍困太原,張孝純與副都總管王稟率軍民堅守逾年,拒金招降。
靖康元年(金天會四年,1126年),太原城破,王稟戰死,張孝純被俘拒降,囚歸雲中,後不得已降金。
天會八年(1130年),金人立劉豫為大齊皇帝,建偽齊政權,張孝純被任為丞相。
天會十四年(1136年),張孝純把劉麟的毒計“借獻黃庭堅墨跡給趙構實施斬首行動”密報給南宋。[2]
天會十五年(1137年),張孝純嘗書偽齊謀宋十事,密報於宋。
偽齊政權廢後,張孝純以又任汴京行台左丞相。一年後,請歸鄉裡。
皇統四年(1144年)卒,諡號安簡。
簡單的曆史記載中,恐怕要思維發散到一定程度,才能真的去了解一個真正的張孝純。
曆史對張孝純的評價有些苛刻。
實際太原防禦戰極為艱難,前後一年,內無糧草,外無援軍,最後弄到吃人的地步,也要堅持守城,可以說,他對宋朝是真的儘忠了。
而他沒有留下曆史忠臣的名聲,便是他太原城破的時候,沒有跟王稟一樣殉國吧~
如果他那時便死了,便也沒有後麵那麼些事情了。
隻是王燁的道德水平不高,對忠臣的要求也不是非得殉國,能在職的時候儘職儘責,就已經是很不錯了。
······
“張公,九州島上有九座城,今天是打築前,想來快有消息了,不如且好生歇息幾日,待百姓到此處再做分派~”王燁笑道。
心中想得多,這稱呼上就又抬高了一點。
張孝純也是一笑,這人還怪禮貌來···
······
“主公~”董平快步進屋,看到張孝純,又住了口。
“直說便是。”王燁皺眉道
“中軍第三團築前攻城受阻···”
咳咳,這打臉也忒特麼快了?
要是再特麼傷亡慘重,老子特麼還活不活了~
喜歡爭霸水滸這係統功能有限係統功能有限(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