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日月如梭,三月時光,須臾而過。
轉眼已是政和六年的三月,天地回暖,萬物回春。
濟州島上熱鬨如舊,甚至是更熱鬨了些。
島上新來的多是青衫長袍,士子裝扮,梁山小科舉,可是吸引了不少讀書人前來。
是的,大宋讀書人,就是把梁山掄才大典這事,稱呼為小科舉的。
無論是出於好奇,還是出於對名利的渴望,便是有不少人來參加這三月初六的掄才大典的。
梁山小科舉,形製上並沒有多少特彆,和大宋的考題議程差不多,王燁那腦瓜子在這方麵也搞不出什麼創新來。
想著考完試就能當好官?
嗬嗬,素質教育那麼多年,出來不還是實習生?
掄才大典隻是梁山好多事情的一部分,除了掄才大典,其他最重要的大概就是戰爭了。
過了年就繼續打仗,梁山上下,大概屬於一天不打仗就不舒服。
本就有中軍在九州島,又調了九尾龜陶宗旺帶著近萬人規模的工程隊過去。
然後就是左軍全軍和後軍第二第三團都調到了日本。
不知道白河法皇慌不慌,反正上次高麗亡國,大概也是麵對這個標準的部隊的。
當然軍隊現在還屬於適應氣候和戰爭準備階段,還沒有正式進攻日本本島。
王燁調後軍過去,是因為後軍山地經驗最多;
調左軍過去~
那純粹是被卞祥磨得沒法子。
每當這個時候,王燁就格外想念右軍袁朗,那真的是穩的來,不爭不搶,讓乾啥就乾啥,在梁山一守就是兩年多。
話說,有些想念啊,要不要把右軍調過來呢?
當然也不光是想念自家兄弟,主要是朝廷對招安之後,在梁山還放那麼多精銳有意見了~
先是宿元景找聞煥章探口風,又是韓家舅公來濟州島找侄女,轉彎抹角,試探來試探去的,煩人的緊。
要不說做事情還得看朝廷,穩得很,王燁的封賞都過了幾個月了。
要知道梁山的獻俘緊趕慢趕的,是在正月十四那一天送了一萬多的俘虜到東京。
為什麼隻有一萬,一是人多不好送,二來,也不打算要了,所以就取了個整。
為了防止路上死幾個不夠數,蕭嘉穗還多給了一些,就是覺得4乘2500的隊伍好看。
東京城熱鬨了,朝廷也高興了。
畢竟是長臉的事情,自我安慰一下,王燁的功績不也是可以算到咱教主道君皇帝身上嗎?
至於這個教主道君皇帝,就要說說東京現在的名人,林靈素了(林靈素,神霄派創始奠基和興起興盛關鍵人物。)。
根據喬道清的說法,朝廷的林真人應該是私下跟趙官家說過,說齊王王燁是天上星君臨凡,乃主殺伐之星主。
當然下凡的不是一個,趙官家是長生大帝君,王燁就是輔助他的,另外蔡京是左元仙伯,王黻(fu三聲)是文華吏…
王燁還好,時遷可生氣了,要不是聞煥章攔著,高低得再去一趟東京,送林真人回上界。
蔡京?
王黻?
那都什麼玩意兒,敢跟俺家寨主比?!
唉~
一想到時遷就頭疼,這技能樹完全點歪了啊~
東京城慣常是亂七八糟的,王燁不是太關注,那地方太大,消息太多,喬道清和燕青實際上已經篩選了許多消息。
從遼東回來的許貫忠篩了第二波,並且還在組建專門的情報分析與整理的部門。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呃,許貫忠有軍功。
當然這個軍功主要是麵子活,許貫忠的功勞還是大部分人看不到的。
這麼說吧,梁山能有如今的局麵,許貫忠做了相當多的工作,功勞四五成是有的,事情黑的、白的、能見光的、不能見光的···
所以王燁提要讓自己的大兒子大寶拜人家為師的時候,許貫忠果斷拒絕了。
什麼人呐,給你賣命不算,還得給你教孩子?
於是王燁隻能看著自己嘿嘿傻笑的兒子,默默發愁。
王燁的很重要的一項工作或者說要做的事情,就是自己大兒子的教育問題。
王燁是想參考最強繼承人,朱標進行培養的,但是自己完全不是那個啊,穿越前沒經驗,母親對孩子的教育又不太敢出手,於是~
算了,還是快樂教育吧~
本來俺就不是個帝王之資的,現在我選擇做一個合格的父親。
王燁沒做過父親,但是王燁做過兒子,王燁當年想要一個什麼父親,現在就在朝著什麼樣去做。
尊重、陪伴、關愛···
大寶已經兩歲多了,會說話,會跑會走,又因為當初王燁給開掛【霸道】強化太多,體格也好,精力也旺盛,簡直就是帶孩子人的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