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年之前,便有梁山上的有識之士,甚至像對梁山比較關注的蔡京、童貫這種,都對這種梁山士氣上的轉變有心理預期。
再鋒利的刀,也總是會鈍的嗎~
隻是~
梁山這把刀鈍的比較慢,比所有人預期的都要慢。
這其中軍師蕭嘉穗,不得不說,有一份功勞在的。
有些事情的處理方式,是可以參考彆人怎麼乾的?
比如這種保持勇猛無畏高昂戰鬥士氣的事情,金國和後世的蒙古,都有一種處理方式,連坐!
萬夫長戰死,千夫長斬~
類似這種簡單粗暴的製度,梁山大略是有些不合適的。
王燁最終選擇了相對溫和的一種規定,指揮使級彆將領陣亡,護衛都全體去軍籍,所屬隊將(統領三百人)、都頭(統領百人)、隊長(統領三十人)三級軍官,全體去職~
辛辛苦苦好幾年,好容易升職加薪了,然後將軍要是不幸陣亡,一輩子白乾,這誰受得了?
那自然的是要保護好自家將主的,畢竟自己往前衝真不一定死。
做事嗎~
就是收益、風險、損失、和發生可能大小的綜合考量。
梁山軍隊的處罰措施很多,除了斬首之外,最嚴重的大概就是除軍籍和去軍籍兩種了。除軍籍是開除軍籍,除了自己不再從軍之外,子孫三代不可從軍、不可為吏、不可為官,有時候和砍頭是組合使用的,單獨的除軍籍也有,是嚴重違紀那種,比如臨陣脫逃那種~
去軍籍稍輕一些,個人一輩子不可再從軍,從此沒有軍屬待遇,損失不大,但是名聲上有關礙,倒是不影響子孫~
當然,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這種去軍籍,也很難接受。
一套軍法執行下來,王燁覺得人都惜命,但是和王燁最開始想的不一樣,確實有人犯了軍法,比如私藏繳獲十七兩,想把去軍籍的軍法,從重處理,給換成砍頭~
梁山軍隊最開始是靠著王燁個人魅力,和窮途末路活命的希望給撐著,現在主要是靠著軍紀和高福利待遇做底層邏輯支撐的。
這一套軍紀中,就導致了一種情況,各軍都指揮使甚至都統製上戰場,真不純純的是自己浪,也是戰鬥需要。
這確實是被驗證過能用的一種手段。
一人拚命,全軍向前。
劉琦在城牆上射箭,後軍就奮力戰線往前推,生怕誰一支暗箭傷了自家將主。
是不是拚命,戰鬥的方式還是區彆很大的。
不拚命的時候,穿著甲胄,組成陣型,主要是防守,然後等身後的兄弟神臂弩上弦,貼臉射~
拚命的話,陣型就要往前推了,夾槍,前刺,槍來不及拔,就要換刀了,短兵相接~
對付這群小鬼子,刀比較好用,個子矮,刀從上往下劈最好使,而且他們沒有甲胄,所以很多人的短柄錘,就換成了刀~
將主說什麼大刀朝鬼子們的頭上砍去,也不知道什麼意思···
······
後軍拚命的話~
嗯~
也算不上多拚命,最多算是冒一點風險,然後就把日本武士打崩潰了。
源為義領著家中精銳,想學著斬首劉琦,結果半路就被不知道誰砍了一刀,於是日本大軍的潰散,就隻是時間問題了。
人嘛,總是怕死的,無論什麼樣的部隊,隻要不是戰場信息存在嚴重的不對等,陣亡兩成不崩潰的真的很少~
很明顯眼前這群日本人,不是那種很少的例外~
所以梁山又一次贏了。
贏著贏著的就成了習慣,然後就成了百戰的精銳之師。
有一說一,現在的梁山軍隊,真的是很強,軍心、士氣、士卒狀態、技戰術都是頂尖。
這樣的精銳,打日本的散兵遊勇,自然的不存在意外。
當然,如果說對劉琦來說,意外的還是有,劉猛重傷!
“所以寨主說,說的對,卻是,卻是不能插旗···”劉猛有點疼,有點懊惱,也有點不甘心。
精良甲胄,還有軍陣保護,想受致命傷,真的是需要一定的壞運氣。
劉猛就是那種運氣很不好的,日本人的弩箭不多,然後劉猛就碰到了,還被人從肩甲下的甲胄縫隙補了刀~
“四叔,無礙的,大哥如今雖然不怎麼上戰場,但是已經在傷兵營的,他能就你!”劉琦道。
麵上依舊沉穩,除了眼眶微紅。
“寨主能救俺,是俺造化;若不能救,琦哥兒也莫要掛懷。”劉猛道。
這段話倒是說的連貫,疼是疼,但是人死也沒那麼輕易,要麼當場就沒了,要不,說幾句話的功夫還是有的。
而這個交代很重要,不能因為自己,讓琦哥兒跟寨主起了嫌隙···
“我···我知道的~”劉琦道。
此時王燁確實已經在傷兵營了~
喜歡爭霸水滸這係統功能有限係統功能有限(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