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二十八日,破曉,雄州前線大營。
人鳴馬嘶,亂七八糟~
“噠噠噠!”
“噠噠噠!”
“噠噠噠!”
最開始的時候,守備搓搓手,並不是很在意,雪中看不清楚,隻以為是斥候或者是哪路騎兵營回來了,直到~
馬蹄聲愈發雄厚浩大。
然後,遠遠的看到那完全不一樣的遼兵旗幟。
“敵襲!”
尖銳的聲音響徹半個大營,然後在騎兵到來的時候迅速擴大。
場麵一時混亂。
······
十一月二十九日下午,王燁接到消息的時候,是有些懵逼的。
“你是說十萬人的大營,被耶律大石領著七千多,不到八千的騎兵擊潰了?”王燁問許貫忠。
“是的。”許貫忠點頭。
“不是,咱們這位劉延慶劉統製這麼多年的領兵宿將,斥候放出三十裡的常識沒有?”
“天太冷,又下雪,疏忽了。”許貫忠道。
事情有點離譜,又真實發生,隻能是通過結果去推過程了。
不過這夥騎兵也真的是精銳,能頂著白毛雪出戰的騎兵,可是不多,最起碼現在的遼國應該是不多的。
“大軍在雄州前線一個多月了,營寨怎麼修的?壕溝、拒馬、鐵蒺藜應該有吧,被這麼被騎兵直接突臉上?”王燁問道。
“營寨太大了,十多萬大軍不說,還有數量相當的輔兵,二十萬人在那,就不是營寨,而是一座小城了。自然不能都修成你說的那般樣子,如果不留路出來,人員進出麻煩~”許貫忠解釋道。
“不是,子安兄,你咋淨替劉延慶說話啊?”王燁還有點懵。
“那你問了,我不得回嗎?”許貫忠翻了個白眼。
在大宋那裡,無論發生多麼離譜的事情,許貫忠覺得都沒那麼離譜。
“這特麼有點麻煩啊~”王燁皺眉感慨道。
這場戰鬥,讓王燁想起了曆史上海上之盟中,大宋的北伐。
一樣的是十多萬大軍,然後彆人不多點部隊打的落花流水。
不要說騎兵牛逼,騎兵就是牛逼也不是這麼個牛逼法,王燁領兵那麼長時間了,對騎兵的認知就是攻高防低跑得快。
騎兵本身是嚴重不適合攻堅的,尤其是營寨這種。
但是它就是這樣發生了,撇開這神奇的戰鬥過程,隻說這場戰鬥的影響,就很麻煩。
先不說大宋死了多少人,就說這般大敗,後續還沒個能收拾局麵或者殿後的部隊,得送多少武備給遼國~
下著雪,騎兵不方便追擊,但是跑的人也不會帶甲胄的,甚至大部分人兵器都是丟了的,尤其長兵器、神臂弩這些。
這就像打BOSS,無論是金國還是梁山,一直都在慢慢得磨血,一點點消耗遼國的底蘊,然後大宋這一波送溫暖,回了一大口。
事情的麻煩當然不止這一點。
關鍵在於此戰暴露大宋虛實啊。
回顧整個靖康之變,最重要的轉折就是大宋十多萬大軍在燕雲地被遼國一萬多騎兵打敗。
讓大宋這麼一個理論上的“大國”,徹底的暴露了其虛弱不堪的本質。
可以說,這場大戰的勝敗是導致北宋亡國的直接原因。
要知道,這敗的是西軍精銳啊。
原本每次戰敗,大家想的都是,西軍來了一定成,咱們現在不打,是不想打,不是不能打。
但是現在西軍敗了。
莫名其妙、稀裡糊塗的就敗了。
一敗塗地,乾脆徹底。
在這種金遼爭雄,梁山崛起的檔口,暴露出自己完全業餘的實力,非常危險。
而且會給這各國爭雄的紛亂局勢,平添無數變數。
“遼國下一步會怎麼走?”王燁問道。
遇事不決,問計軍師。
“你看我像諸葛亮嗎?”許貫忠道,猜這種事情?真當我能掐會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