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是不是前些時日他也問過我類似的事情?
這是第幾回了?
“不是,子安兄你比武侯懶多了···”王燁道。
許貫忠:“``````”
“說正事,說正事,遼國發現大宋虛實,下一步會如何?”王燁連忙補救。
皮一下就可以,皮多了就不好了,惹生氣了還得哄。
“遼國不會動念滅了大宋的,沒那個本事,也沒那個時間。大宋隻是敗了,不是和遼國一樣要亡了。這般打大宋一下,估計也是冒險孤注一擲,畢竟如果大宋十萬大軍出雄州,咱們就是信守承諾不出兵,隻金國出泰州,他們也是擋不住的。”許貫忠道。
從頭來看的話,這一步棋很妙,第一步是收縮防線示弱,留下千裡之地,讓梁山和金國起矛盾。
雖然沒猜到金國和梁山乾了一仗,但是一山不容二虎,雙方肯定起矛盾,最起碼沒空去追著遼國打的。
尤其梁山,因為現在吃不下那麼大的地盤,要了三萬匹馬就暫時穩住了。
然後就是利用這段空檔,果斷出擊,突襲大宋北伐的部隊。
真的很果斷,看看時間就知道,耶律大石回去,然後戰線回縮,到南邊這場突襲,前後就在一個月的時間。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這個耶律大石換一千匹馬,有些虧了~”許貫忠道。
雖然沒有證據,但是這一係列的謀劃之中,耶律大石一定是那個很重要的角色。
甚至說,許貫忠覺得,應該就是他一力謀劃並且推動這件事的。
“過去的事情,多想無益。遼國既然不打算乘勝追擊,那這場戰鬥就又回到了原點,還是金國追著遼國打,咱們繼續看戲,順帶弄穩妥手中這些地盤,然後坐等天時~”王燁道。
繞了一圈,感覺又回來了,除了大宋吃了一場敗仗,好像沒其他什麼問題。
許貫忠搖了搖頭,道:“事情不是這樣的,大宋這一場大敗,會有其他的變數?”
“什麼樣的變數?”
“其一,是海上之盟,聯手滅遼是聯手,可是老虎和羊是不會聯手的。”
“嗯~”王燁點頭,所以後續是這燕雲地的歸屬就不好說了,當然現在想要燕雲地的,也不是隻有大宋。
“其二,是大宋境內,這樣一場大敗之後,三大寇就未必是三大寇了···”
王燁想了想,道:“現在消息還沒傳開,而且冬天也不是個適合舉兵造反的日子。朝廷如果能及時調遣大軍看住他們,應該問題不大的。”
就現在這個時代的信息傳遞速度,這場大敗傳出去,還不知道什麼時候呢。
而且朝廷這場大敗,兵馬損失固然不少,但是絕對算不上全軍覆沒。
更多的混亂之中,自相踩踏損失的,騎兵是真的不適合這種衝陣的。
所以硬實力損失固然有,但是絕對不到亡國的程度,而且大宋雖然老死皇城司的主事,但是對於這所謂的三大寇,四大寇的,多少是有點數的~
“嗬嗬,遼國會大肆宣揚這一戰的,他們也需要一場大勝來挽回人心···”
許貫忠微微皺眉,想的卻是如果自己是耶律大石,該如何破局?
擁楚王自立?
還是等那個號稱中興希望的晉王長大?
······
實際上,遼國隻做許貫忠說的,而耶律大石怎麼想破局的,確實不好猜。
在王燁還在遼東安撫人心,收攏剛入手的地盤的時候,大宋朝廷戰敗,損失二十萬的大軍的消息,已經傳遍了河北。
嗯,消息剛過河北,到江南估計還需要一段時間。
但是已經足夠了。
當一件事情,五六個人知道已經注定天下皆知了,何況整個河北都知道了。
而且大宋朝廷的損失還相當離譜,已經從二十萬,快漲到三十萬了···
朝廷怎麼應對的,王燁不知道,這種事情,想來也是沒有什麼好辦法的。
千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趁著河北人心惶惶的,又加上今年冬天天冷,多收攏幾個百姓到遼東才是正經。
現在的遼東,漢人太少,便是有些燕雲地的漢人族裔過來,也是不頂事。
關鍵是這幾年還冷,東北這地方確實苦寒,影視劇動不動發配寧古塔不是沒道理的,真的是慘。
所以現在梁山對遼東,確實是有些坐蠟的,開發難度太高,不開發又白瞎,守備的成本也高···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個人有個人的麻煩和苦楚,誰也替不了誰。
比如唐斌,現在就挺苦惱的,因為耶律大石來拜訪了···
怎麼處理,有點愁人啊~
喜歡爭霸水滸這係統功能有限係統功能有限(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