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處理?”王燁問道。
雖然不至於說嚴重影響整體的軍隊戰鬥力,但是也是不能放任不管的。
“汰換!”
“怎麼汰換?”王燁皺眉道。
“多簡單的事,把這群失去了進取之心的,換成剛投山的不就行了~”
王燁恍然。
人的行為大概都是能用經濟學來解釋的,或者說利益。
簡單來說,如今在梁山當兵五年以上的,基本上還活著的,都已經步入中產階級。
大宋的中產階級,也就是家中有房屋,有田畝,有些餘財,基本上是大幾百貫身家。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有些運氣好的,甚至能家財千貫。
畢竟梁山除了軍餉,還有戰場上繳獲封賞和人頭折算。
吃飽的老虎,攻擊性不強,家裡有錢的情況下,自然不太願意拚命,除非是保護家財的時候。
但是剛上山,嗯,現在應該說是移民梁山治下的這群百姓,則不同。
鬥米恩升米仇的糟心事太多,所以梁山從來不做慈善的。
轉移這些百姓固然是做好事,但是,可以理解成,這是雙贏的一筆生意。
遷移來的赤貧百姓,糧食是借的,房屋也是要作價賣給你的,田地是要收稅的。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固然是能活下來,但是確實算不上富裕,尤其是前兩年,能把梁山的債務還清就不錯了。
當然,從一個活不下來的環境,到能活下來,已經算是不錯了。
但是人是不是幸福是來自對比的,不僅是縱向對比自己的過去還有現在,他也會橫向對比自己和左鄰右舍。
為了保護遷移百姓的安全,大部分村落是會新老交替安排的,其中自然有軍屬。
痛苦也是來自於人與人之間的對比,如果大家都是勉強隻能活下來的樣子,那自然也就沒有什麼想法。
但是現在,明顯不是啊。
若是當兵四五年,便能攢下大幾百貫的家財,那自然就有想法參軍。
這也和梁山如今的大環境變換有些關係。
最開始移民濟州島的時候,開荒的百姓也是能掙到錢的,或者說為了鼓勵這種開荒,資源分配傾斜力度就大,自然的,濟州島上如今家中富裕的就不少。
但是如今這樣的機會是越來越少的。
如今遷移的百姓,隻有分配到極困苦的環境,比如說遼東北部區域,不僅冷,還有戰爭風險,才會有各種補貼、福利、稅收減免等等。
若是遷移到高麗半島或者琉球島的,這些都是沒有的。
不僅僅是梁山的政策,還有賺錢的難易程度也不同。
按照當初蕭嘉穗政和三年做的測算,普通的四口之家,在梁山一年的收入,能達到百貫。
但是現在很難了。
連續幾年的豐收,讓糧食賣不出高價來。
哪怕梁山官方一直在努力建設倉庫,收購民間糧食,這糧食價格基本還是在一石一貫二到一貫五之間。
而百姓遷移的多,代表著勞動力富裕,掙錢就難;
最簡單的例子,政和三年去濟州島蓋房子,一天的話大工工錢要開到80文,但是現在一個大工的話,三十文到五十文之間。
還要算上農忙的時間,而且不忙的時候也不是一直有活。
所以各處知州,為什麼弄這麼多的工程。
梁山有那麼多的大工程,如河道治理、道路建設、山間築城,這些大工程便是用梁山稅收來的錢,去補貼民間經濟的一種措施。
再說人要生存又不是隻吃糧食就成了,吃飽了不得添補家具,購買些衣衫什麼的?
都要花錢的,一家幾口一年忙活下來,全家大概也攢不下二十貫來~
而梁山士卒則不同,一年隻軍餉便有接近二十貫,再加上各種補貼賞賜~
蕭嘉穗算過,如今梁山養一個正卒的成本,總成本在六十貫到八十貫之間,因為花錢的地方少,大部分士卒一年能攢下三十貫左右,如果戰場立功殺敵,就更沒譜了。
除了收入,還有稅收減免,軍功田分配等等,要是活下來退役,還包分配,折算下來,很劃算。
尤其梁山一直以來陣亡率不高,還沒逃難路上死得多,自然的就願意投軍。
簡單來說,就是梁山當兵是劃算的買賣,現在那批已經吃飽了的,可以給還餓著的騰個位置。
所以,這世上哪有那麼多的忠誠,不過是利弊衡量之後的抉擇罷了。
哪怕王燁有掛,依然改變不了人心~
喜歡爭霸水滸這係統功能有限係統功能有限(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