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動手的相當全麵和迅速。
韓世忠、呼延通、徐寧、魯智深、延平勳、張清兵分六路,同時進攻相模、武藏、下總、上總~
當然這幾個名字比較奇怪,對比一下,就是同時進攻後世橫濱、東京、千葉等數座城池,要的就是整個日本的關東平原。
也就是五月二十這一日,包括東京在內的關東平原範圍內六座城池,儘皆被攻下。
場麵一度非常的混亂。如果這事攤開來說,都不能稱得上計謀,不過是海軍優勢之後,把李俊都拉過來了,仗著船多,多點登陸。
然後欺負日本大部分城池離海岸線不遠,打個突然罷了。
畢竟單獨的一團也有六七千人馬,攻城掠地足矣。
如果了解過日本戰國時代曆史的同學,應該知道日本的戰爭規模,大部分戰爭規模都是在千人以下,最後的決戰也不過是幾萬人馬。
所以六千精銳攻打一個城池,真的是穩妥的來。
而且韓世忠為了更穩妥,還讓前來幫忙的楊誌領的陷陣營二營居中策應,耶律馬五領的一團五千燕雲騎,馳援各處。
所以這分兵,基本不存在被逐一擊破的風險。
當然,就是有點風險,韓世忠也會選擇分兵。
打仗既然是政治的延伸,那自然的也要有配合的戰術。
分兵進攻最大的好處,就是在短時間內,或者說地方反應過來投降之前,做成巨大的殺傷和~
混亂。
戰爭的傷亡從來都是分為兩部分的,一部分是直接殺傷。
還有大概五倍到十倍的間接造成的傷亡。
梁山攻高麗,近百萬百姓逃進深山躲避戰亂,最後過半都消失在了深山中,就是如今的梁山,治下高麗族裔也不過百萬多些。
要知道當初人高麗,確實有差不多三百萬百姓的。
而日本的山比高麗隻多不少,環境更是惡劣和原始。
“韓常!”
耶律馬五喊住了正在追擊日本逃跑士卒的一個年輕將領,十**歲樣子,甚是英武。
韓常有字,字元吉,本是燕山人,他爹名字叫韓慶和,都是燕地漢兒,他爹本來是遼國統軍。
遼國跟梁山也打了好幾仗,敗多勝少,自然有些被俘虜的,也有投降的,其中就有韓常他爹。
韓常自然也就跟著一起了。
因為武藝不錯,騎術精湛,擅長弓箭,從軍之後,輾轉到了耶律馬五帳下。
和大部分速成的燕雲騎不同,韓常是憑本事進的燕雲騎,沒有接受傳承,有時候難免因為和彆人不同而感覺有些~
急切了些。
“將軍!”韓常叉手一禮。
“不要追了,整理隊伍,折回追擊東京殘敵。”耶律馬五道。
“喏!”韓常再次一禮。
耶律馬五點點頭,很好,是個可造之材。
便是心中有想法,但是壓在心裡不說,這個很好。
軍人就該這個樣子。
回去的馬不快,沒有一直跑馬的道理,耶律馬五和韓常並馬而行。
閒著也是閒著,還是多說幾句好了。
實際上,耶律馬五能以降將身份做到騎兵都指揮使,指揮五千精銳騎兵,自然不是隻靠硬本事的。
論拉攏人心,培養人才,耶律馬五也是會的。
韓常,便是耶律馬五重點的培養對象。
都是降將,雖然一個是契丹族裔,一個是燕地漢兒,但是多少還是有點情分的。
不然韓常想做到都頭,哼,想屁吃。
“你馬頭掛著七顆人頭,斬獲不錯。”
嗯,先誇兩句。
“都是將軍栽培。”韓常道。
“在梁山有本事就使,就是想栽培,也得看你本事。”耶律馬五道。
“梁山賞罰分明。”韓常附和道,看了看馬上掛的人頭,再回頭看了看那山,有些不舍。
這些都是軍功啊。
“嘿嘿,軍銜是賞罰分明,軍職可不一定。”耶律馬五搖搖頭,這孩子還是年輕啊。
“呃,末將不懂。”韓常撓撓頭。
“懂也好,不懂也好,你隻要知道,在梁山你想做指揮使,隻要有本事就可以了。”
耶律馬五看著韓常,叮囑道:“如果想做都指揮使,你就要做齊王想做的事情!”
PS:韓常字元吉,燕山人,父慶和,在遼為統軍,太祖(完顏阿骨打父降,俱授千戶。
喜歡爭霸水滸這係統功能有限係統功能有限(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