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濕潤多雨,黃土夯製土路,便是一兩年間,恐為草木所壞,不若用水泥磚石鋪路,初時雖費些,日後省些~”
“江南梯田,於本島各處山崖應當能成,但是初時不宜大動,須防地龍動處傷人(泥石流)~”
王燁的話不是特彆多,也不算少,但是言之有物。
而且方方麵麵的,都有獨到見解,做事又雷厲風行,關鍵還審慎穩重。
雷厲風行和穩重一般是矛盾的,但是王燁能同時做到這兩點,就真的很厲害,也很合呂頤浩胃口。
相處的越多,呂頤浩便對王燁越佩服。
不愧是白手起家打下這偌大天下的強人。
就是這樣的人,天天不好好執政天下,老想著開疆拓土,屬實有些不務正業了。
······
王燁跟呂頤浩在日本這塊地圖上,圈地搞種田,但是梁山拿下日本的事情,宛如湖中投進一顆石子,到底是慢慢產生了一些影響。因為是發生在島上,許多人得到消息的時候便有些滯後,而且也朦朧,看不真切,隻是大的方麵,總是能看到的,事情慢慢發酵,自然還會有影響。
說梁山滅日本這事。
首先從軍事意義上來說,這代表著梁山再也沒有了後顧之憂。
高麗半島、日本諸島,遼東半島、山東半島,單純論地盤來說,梁山如今的統治區域固然有些散裝,但是也有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
大部分區域孤懸海外,幾處半島又都有山林地利,這代表著想打梁山,其實需要很強的海軍,當然還要有很強的陸軍才行。
這就要看看東亞這塊幾個國家了,有可能有這個海軍實力的隻有大宋。
但是先不說大宋東京君臣是不是昏頭,隻說這大宋禁軍,真的能打梁山的百戰精銳?
金國、遼國更不用說了,他們自己打的熱鬨,也沒那個實力找梁山麻煩,都沒有什麼海軍的。
也就是梁山在軍事地緣上,已經處於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絕對有利地位。
唉,原本還有個日本搗亂,現在沒了~
然後,就是梁山在此戰中,使用了一種很新的戰術。
說起來也不算新,不就是打個突襲嗎,軍事曆史上,許多人都做過,記載在史書上麵的經典案例,大多數比這個經典的多。
甚至如果是紙上談兵的軍事評論家,知道戰鬥始末的話,還能指出梁山行軍布置的不足之處···
但是現在嗎,大家估計都沒這個心情。
這事就不能細想,尤其是拿梁山做過假想敵的對手。
梁山現在開始打突襲了!
一貫結硬寨打呆仗的梁山,開始急行軍打突襲了?!
細思恐極。
想想就明白了,梁山一直穩紮穩打的,一日行軍三十裡,穩穩打仗有什麼不好的嗎?
為什麼突然改變做法?
借助海軍,多點登陸突襲,然後快速攻城,一日功夫便拿下半個京東西路那麼大的地盤?
這是給誰準備的?
誰還沒點靠海的地盤?
這代表著梁山可以任意沿海區域,實施快速軍事打擊。
而且這戰鬥力端的是太恐怖了些···
前後兩日便打滅了日本的大部分抵抗力量。
等等,是不是日本太弱?
是了!
一定是日本太弱!
想來便是蠻夷小國,不堪一擊也是尋常。
但是不管日本是不是弱,梁山已經展現了其快速攻堅,攻城略地的本事。
很多人都慌,尤其大宋最慌~
而人一慌,就容易做出來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
然後就有一些無關人士,莫名其妙的躺槍。
也就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喜歡爭霸水滸這係統功能有限係統功能有限(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