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哥死了?”嶽飛抬頭問道。
“高將軍派了兩撥斥候回報,並有晉王李察哥之首級、旗幟。”張憲拱手道。
高寵去做斥候了,張憲便留在嶽飛身邊做親衛統領。
嶽飛哈哈一笑,旋即皺眉,起身。
“擂鼓聚將!”
打得慢有打的慢的好處,那就是大營中東西準備的充分。
嶽飛說今天中午開始拔營,直攻興慶府,那就不會拖到明天。
“兵貴神速,有勞二哥了。”嶽飛拱手一禮。
在這塊軍營,需要嶽飛這麼客氣的二哥,是阮小二。
阮家三兄弟,阮小五、阮小七都在大海上飄著,隻有阮小二一直在內陸河廝混。
阮小二今年已經四十六了,打小就在梁山泊邊長大,跟水打交道差不多四十年了,在梁山做水軍統領也做了十多年。
人隻要用心,就能把事情做好,比如說這河上行船的事,哪怕是黃河,阮小二也能弄好。
便是因為興慶府在黃河邊上,所以嶽飛專門書信到樞密院,請阮小二過來的,原本是輔助運送糧草,也是嶽飛早有準備。
“嶽帥放心,自當用命。”阮小二一拱手道。
還是江湖習氣,拱手為禮。
“不敢當。”嶽飛卻是不敢在阮小二麵前拿大,不對,嶽飛在誰那也不拿大。
隻是對資曆、年齡、功勞都頂配的阮小二,便是不太通人情世故,也自當尊重的。
“這是犬子阮良,如今也在水軍廝混,以後你們多親近。”阮小二拉過身後一年輕後生。
孔武有力,皮膚黝黑,靦腆一笑,一口白牙,不然就和一般漁家兒郎差不多。
阮家三兄弟,如今也都已成家,但是隻有阮良成年,遺傳了阮小二的水性,臂力也過人,為人不曾沾染紈絝習氣,平日裡不怎麼言語,但是做事很有章法,屬於很多人都看好的梁山二代。
“見過嶽叔叔。”阮良叉手道。
嶽飛也是一愣,倒不是說阮小二帶著兒子來助陣有什麼問題,而是被這一聲叔叔弄的有些愣神。
自己好像也才二十一啊~
不過自己的長子嶽雲也已經七歲了,如此應一聲叔叔,倒是也···
且不提從梁山時代就開始亂的輩分,嶽飛到底是沒長歪的,無論是待人接物,還是為人處事,雖然比不上王燁心中被神話的那個完美狀態,但是對比大部分將領,嶽飛還是很優秀的。
人品是模糊的概念,我們隻說能力。
嶽飛所部,有後軍第四團和左軍右軍各兩團,一共五團三萬精銳步兵,還有一萬負責協助的燕雲騎,由史文恭直接統領。
算上水軍和輔助兵種,總人數超過五萬人馬的調動,實際是相當考驗一個統領指揮本事的,打仗不是遊戲,對比一下現實,很多時候,能把人圈起來,然後a出去,就算是操作不錯了。
得益於齊國軍隊良好的軍紀,嶽飛還能實現不錯的操作。
沿著黃河右側,急行軍!
有多急呢?
第一日,半天行軍四十裡。
第二天,行軍九十裡。
第三天,行軍九十五裡~
第四日···行軍八十裡,此時,大軍離興慶府,隻有五十裡。
正常一日行軍多遠?
一日行軍3040裡之間(15101novel.com公裡,不同情況結果不同,這裡是先秦兵書記載數據,後麵史書一般也差不多),齊國行軍更慢,兩日行軍三十裡,結兩寨,就是齊國步兵日常的行軍方式。
這差不多也是齊國開疆拓土的速度,當初打日本還是打高麗,基本都是這個速度。
行軍速度能不能快?
能!
人類最強輕步兵的行軍速度,應該是14小時145裡,這是有人驗證過的人類輕步兵巔峰。
嶽飛沒做到那種程度,因為局麵還沒到那種程度,連續行軍超過六十裡,已經是一個相當誇張的行軍速度了。
而為了實現這個連續高強度行軍,就需要阮小二領兵配合,和步兵嚴格同速,用船攜帶大部分糧草和軍械,以及一部分士卒。
當然,更需要的是史文恭。
大軍行軍,斥候三十裡,是常識,也是軍事行動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