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在密林前勒住戰馬,他並沒有第一時間讓西涼鐵騎進入林中搜索。
他在思考,從他出長安城,他就一直在思考,劉隅為什麼會突然現身。
等他見到劉隅身邊隻有一個人時,他就明白了劉隅的用意。
他了解劉隅,就像了解自己一樣。
劉隅智謀不凡,每每能料事先機,也能一眼看出事情的關鍵,做出應對,他為人謙和,待人有禮,雖然有皇叔之名,卻並沒有傲慢之色。
李儒剛開始以為,這是他故意裝的禮賢下士,要博取一個好名聲,經過他對劉隅深入的研究,才發現,根本就不是那回事。
劉隅不但對士族沒有架子,就算麵對庶民,同樣是如此。在他眼中,這世上似乎沒有什麼尊卑。
這讓李儒覺得很奇怪,在這個階級分明,等級森嚴的時代,怎會有這樣的人存在,
李儒想不通,為此,他還專門派人去劉隅的家鄉,去收集劉隅的信息,想要從中找到答案。
派出的人經過詳細了解,帶回來的消息,不但沒有任何解除李儒的疑惑,反而讓他的疑惑進一步得到了加強。
由於劉隅如今的皇叔身份,家鄉人提起他時,更多的是諱莫如深。不過李儒還是從隻言片語中,得到他想要得到的答案。
此人不學無術,品行惡劣,欺男霸女,無惡不作。
從劉隅之前的事情來看,他尊卑觀念極重,並沒有所謂表現出如今的氣度。
對於有人提出劉隅之前是韜光養晦,用自汙來敗壞名聲的言論,李儒嗤之以鼻。
一個所有的行為,都和他成長的環境,密不可分。
如果年少時滿是讚揚,他就自信。
如果滿是辱罵,他就偏執。
如果滿是打壓,他就卑微。
如果滿是批評,他就自卑。
……
……
劉隅雖然漢室宗親,可家中早已經沒落,他家雖有良田百畝,可在這個時代,根本就沒有任何底蘊。
他父親雖然想振興門風,才華卻有限,隻能把希望寄托在劉隅身上,可劉隅偏偏不成器。
可以想象,劉隅年少時,沒少被棍棒教育,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劉隅,才會在他父親去世後,變得有如此表現。
這根本不是韜光養晦,而是被打壓後的報複。
有些人或許無法理解這種行為,可李儒懂,他出身寒門,家境比劉隅遠遠不如。
他父親沒有讀過幾天書,卻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飽讀詩書。
望子成龍,是每個父親對孩子最美好的祝願。
李儒沒有感受到任何美好,他感受到的隻有壓力,這種壓力就像一座高山,壓得他喘不過氣。
為了讀書,他不得去卑微的去世家大族上進行求教。
那些年,無數的冷眼,在李儒幼小的心靈上,留下深深的烙印。
正是這些經曆,長大後的李儒才會變得冷酷,變得殘忍,他才會不擇手段,推著董卓向上走,因為他知道,隻有一步一步走到最高處,那些冷眼才不會在出現。
喜歡重生三國,我搶了劉備的皇叔我搶了劉備的皇叔(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