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和
“為什麼”。而技術在於對未知和已有知識的應用,要回答
“做什麼”和
“怎麼做”。可以說,有科學必然有技術,但是有技術卻未必有科學。科學發現是技術發明的理論基礎;科學提出發展的可能,技術變
“可能”為
“現實”。但是,技術發明並一定需要科學理論支撐,依靠經驗也可以。
我們在曆史上,幾乎大部分時間都領先於全球,但很可惜,這種領先局限於技術。
也就是,我們的古代隻有技術,沒有科學。或者更加嚴格準確說,咱們古代有科學,但是非常地初級和薄弱。
就算是我們古代最著名的四大發明: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和印刷術等,嚴格說都是技術發明,不是科學發現。
因為我們注重的實用性,可以看得出來,這四大發明都是在實用上有巨大價值的。
不過西方的科學精神卻並非如此。如果各位能夠研究一下古希臘就會發現,西方的科學先賢們曾經研究過許多壓根沒有任何用的東西。
就比如圓錐曲線,當時並沒有任何用處,一直上千年後,當西方的科學家開普勒、牛頓等人在研究天體運行時才知道,原來要用到這個數學知識。
而這才是科學的一種精神。當然,我也並不是說所有人都要去做所謂無用的事。
因為科學不僅有科學的精神,還有另外兩個要素,也就是科學有三要素:科學的目的,科學的精神,科學的方法。
目的好解釋,就是想要發現自然界或者社會中蘊藏的規律,注意,並非單純為了實用。
隻要是規律,就是目的。而科學的精神,就是我剛才提到的,要對任何事情有質疑的精神,對質疑有刨根問底的精神。
至於科學的方法,一是邏輯化,就像兩千年去希臘先賢就寫出的《幾何原本》一樣,條理清晰,演繹合理;二是實證化,也就是有實驗驗證。
這才是科學的本質。我們正是缺少了這種科學的素養,才會漸漸落後於列強!”李諭雖然對於寫革命黨與立憲派之間的政論並不懂,不過說到科學,他真的是太熟了,洋洋灑灑寫出來,有理有據。
這個問題在曆史上非常有名,也就是中國技術史專家李約瑟提出的那個著名的
“李約瑟難題”:為什麼文化和技術上都領先的古代中國沒有發展出近代科學?
關於這個問題,愛因斯坦曾經也回答過:歐洲的近代科學之所以能發展起來,是因為兩件事情,一個是起源於古希臘時期的形式邏輯,代表人物就是亞裡士多德;一個是起源於文藝複興時期的實驗科學,代表人物就是加利略。
中國古代的先賢們,既不懂形式邏輯,也不懂實驗科學,因此,沒有發展出近代科學一點都不奇怪。(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