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孔祥熙在美國學的是理化科學及社會科學,當初兩人見麵後,通信多次,李諭回答了孔祥熙提出的一些關於物理數學的問題,他竟然直接因此當李諭是老師。
他自然是想借李諭的名氣。
這小子是真會來事。
李諭隻能鼓勵道:“辦學是件好事情。”
——
輪船抵達天津港後,唐紹儀帶著人來迎接了李諭,隨即帶著他一同去往直隸總督府。
唐紹儀說:“現在有個案子,牽扯到了中國人、多國洋人,還有比利時的電車公司,天津租界的法院都沒有辦法。”
李諭納悶道:“我又不是學法律的,找我做什麼?”
唐紹儀解釋道:“因為提供不了證據。”
“我更不是福爾摩斯。”李諭說。
“但這件事你真幫得上忙,證據鏈牽扯到了一些技術上的難題。”唐紹儀說。
“技術?”李諭納悶道。
唐紹儀說:“你或許知道,天津的租界幾年前成立了一家電車公司,是比利時人投資開設的。不過當時的規劃多少有點倉促,電車公司的發電機廠建設得距離法租界居民區和英租界的居民區太近,附近還有不少中國商人。大家深受噪音之吵,沒法休息,而且振動很厲害,甚至會震碎玻璃,把人劃傷。所以英國人、法國人還有中國人都要起訴比利時電車公司。可電車公司不承認發電機有這麼大的聲音,拒絕賠償損失。”
李諭大體聽明白了:“好吧,我們去看看。”
天津的電車公司在民國時期,一直就是比利時人負責營運,這家公司賺得盆滿缽滿,還偷偷乾了不少壞事。
兩人很快到了直隸總督在天津的府衙。
目前袁世凱已明升暗降,並且被慈禧解了兵權,不過北洋的人都是袁世凱的,實際控製權還在他手中。
新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是楊士驤,袁世凱的忠實手下。楊士驤的弟弟楊士琦也是袁世凱的絕對心腹。
府衙中,楊士驤,比利時電車公司代表,英國人、法國人的代表,還有中國的天津商會派出的代表齊聚一堂。
唐紹儀進門說:“我帶了一個懂行的人,全天津不會有人比他更懂!”
李諭在洋人圈裡名氣很大,大家都認識他。
楊士驤喜道:“太好了!帝師,你來評一評。”
李諭已經想好對策:“諸位,想要評判此事其實很簡單,在物理上,聲音的本質就是一種波,所以隻要把聲波的強度記錄下來,體現到白紙黑字上,就是最有力的證據。”
楊士驤並不懂聲波的強度怎麼記錄,不過英國人和法國人聽後倒是頻頻點頭。
楊士驤反應很快,立刻說:“好!本官就命李諭為調查員,勘探噪音之事。諸位可有異議?”
英國人、法國人還有天津商會代表都表示讚同。
電車公司的代表比利時人有點猶豫,不過見大家都同意,而且是科學手段,隻好也同意。
李諭離開直隸總督府衙後,徑直前往北洋大學堂,這裡有物理實驗室。
碰巧遇到了梅貽琦。
梅貽琦先看到了李諭,喊了一聲:“先生!”
李諭停下腳步,問道:“你怎麼到了北洋大學堂?”
梅貽琦說:“我已經學完南開中學的課程,老師說我可以來北洋大學堂找點更高規格的書讀一讀。”
“正好,”李諭說,“你來協助我一下。”
兩人來到實驗室,梅貽琦好奇問道:“我們要做什麼?”
李諭說:“一種可以記錄震動強度的裝置。”
梅貽琦此後去美國留學,學的就是電機工程專業,對李諭說的內容非常感興趣,於是接著問道:“要怎麼做?”
李諭說:“製造一台記錄儀器,能夠實時實地記錄發電機廠附近的震動。”
兩人一起動手,進度就快多了。
儀器本身不複雜,甚至有些簡陋,不過功能沒問題,它裝有一束旋轉緩慢的紙帶,紙上豎著一支輕輕擱置在上麵的筆。隨著發電機的震動,這支筆就可以嗒嗒不停地在紙帶上留下痕跡。
然後通過這些記錄下來的痕跡,就能夠推算出震動幅度。
經過幾輪測試,儀器證明可以使用。
梅貽琦激動道:“我聽說有一種能夠記錄地震的儀器,先生造出來的簡直比地震記錄儀都要靈敏。”
李諭笑道:“地震的波動複雜多了。”
兩天後,在唐紹儀、電車公司代表、英法代表及商會代表的共同見證下,李諭和梅貽琦現場完成了震動測量。
李諭隨後在紙上算了一陣後說:“很明顯,震動非常劇烈。”
大家這下徹底服了,無形的東西直接變成了有形。
英國代表得意地對電車公司代表說:“走吧,我們法庭上繼續!”
電車公司必然是敗訴了。
很快,這件事在天津的《大公報》上登出,而且用了很顯著的頭版標題“科學的神奇力量!無解的案子,帝師輕巧化解!”
以前的時候,李諭的成就對普通人來說顯得很縹緲,目前國人沒有幾個懂那麼高端的數理科學,但生活中的這點小事卻能看懂。
以前李諭在國內的影響力隻集中在高級一些的知識分子群中,現在成了普通人心中的英雄。
和後世一樣,一件事一旦有了廣泛的流量,很多本來大眾不太了解的東西也會有所了解。
就像芯片,還有光刻機、cmo,本來有幾個人知道這些詞?但媒體天天講,普通人現在甚至都能說出幾納米的工藝好。
受到李諭影響,至少此時的普通大眾知道了原來聲音是一種波,還能通過物理與數學進行非常精準的計算和測量。
雖然比較簡單,不過好歹是一種開始,勢必會有更多人對數理科學感興趣,走上理工科道路。(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