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實力足夠強大,沒有生出超乎實力允許的野心,其實壓根不用求人。
相反,弱者更需要來自強者的支持,也就需要去討好,再期望能夠利用強者的力量來達成自己的目標。
郤氏當然沒有強大到不需要求人的程度,隻不過彆人會更加需要郤氏,其中包括晉獳這位一國之君。
拿趙氏的覆滅為例子,擔任主攻的家族是祁氏和郤氏,那就是晉君獳需要用到郤氏的地方之一。
而祁氏由於祁奚產生了與實力不相符的野心,非但沒有完成自己的職責,相反給予公族造成了不小的損失。
郤氏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務,他們不止拖住了趙氏的主力,並且斷掉了“溫”地對其餘各地的糧食輸送,為快速覆滅做了不小的貢獻。
當然了,上位者需要下位者並不叫需要,相反是給下位者立功的機會,下位者反而要感謝上位者。這個就是掌握了權柄的好處,讓人出錢出力,出錢出力的一方還要感恩戴德。
因此,掌握權柄能夠體會到的甘美,遠遠超乎想象!
樓令擔任司馬之後,其實已經在品嘗權力的甘美,認為自己還需要獲得更多,有著充足的奮鬥動力。
“這一次南下前往吳國,不管成功或不成功都是一份履曆。而我要的是保證出使任務必須成功!”
他們已經離開單國,穿過“王野”之後向東邊走,進入到鄭國的勢力範圍。
是的,隻算是勢力範圍,不稱呼為疆域。
原因是,當前被劃為疆域有嚴格的限製。
比如,某個地方築了一座城,默認周邊百裡之內屬於該座城池歸屬區域,也即是成為某國的疆域。
這樣一來,沒有築城的地方,哪怕是這個國家在廣袤區域築了很多座城池,隻要不是相隔百裡就有一座城池,認真算起來就是無主之地。
說白了就是,並非畫條線,立座碑,簽個協議,哪一片區域就被劃歸為哪個國家所有了。
因此能夠看到春秋時期,這個國家的軍隊大搖大擺穿過那個國家,有外來軍隊路過,隻要沒有過分接近己方城池,並不會讓該國做出激烈的舉動。
更多的時候,其實就是哪怕有外來軍隊路過,要等軍隊都已經遠離,本地國家的君臣在事後才知道有那麼一回事。
要說哪一次“不告而入”最為出名?大概是秦軍要偷襲鄭國,結果被鄭國商人碰上再彙報給鄭國君臣的那一次了。
在秦軍發現鄭國已經有了提防,他們的偷襲自然是以失敗告終,隨後撤軍期間在“崤山”遭到晉軍的埋伏,直接讓秦國與晉國就此進入到無規則交戰階段。
那一戰,也就是“崤之戰”,晉軍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埋伏秦軍,給出的理由是秦軍先不地道要偷襲鄭國,還滅了自己的小弟滑國;秦國卻認為他們偷襲鄭國不關晉國什麼事,無視滅掉滑國的事實,指責晉軍埋伏秦軍就是不對。
雙方各有各的道理,眾諸侯卻是站到晉國這一邊,秦國乾脆就不跟中原諸侯玩耍,轉頭去跟楚國結盟了。
所以,在楚國乾出“問鼎輕重”之後,第一個光明正大站隊楚國的就是秦國,從此也讓楚國與秦國進入蜜月期,維持了將近兩百年的盟友關係。
由於晉國使節團並非出使鄭國,更沒有進入某一座鄭國城池的關係,事先根本沒有向鄭國君臣進行相關會知。
結果就是由於路線的關係,晉國使節團在途經“新鄭”附近,鄭君睔派來了使者進行慰問。
不是鄭君沸嗎?
怎麼變成鄭君睔了?
那是因為鄭君沸已經病逝了,至於為什麼生病,大多猜測是心憂過度,因思成疾導致的病逝。
由於鄭君沸沒有留下子嗣的關係,鄭國眾臣推舉鄭悼公的弟弟鄭睔繼位登基。
“要快點南下,不去‘新鄭’了。”郤至麵對來人的邀請,明確進行拒絕。
鄭國來的使者當然是貴族,還是鄭國的公族封君,隻不過因為是一名無名之輩的關係,沒有得到郤至足夠的尊重。
樓令不得不插話,說道:“返回時,會特地去‘新鄭’拜謁鄭君。”
孔孫範這才臉色變得好看了一些。
再怎麼說,孔孫範都是代表鄭君睔,遭到不存在任何委婉的拒絕,著實是有傷國體。
郤至皺眉看了樓令一眼,隻是沒有反駁,心裡想道:“令最近怎麼……老愛替我出主意啊?”
當然了,郤至不是多麼厭惡,隻是難免會不開心。
孔孫範走了。
郤至也不藏著掖著,直接就問:“你要給我當家臣嗎?”
身份已經是司馬的樓令,自然沒有可能再給郤至當家臣。
樓令神態自若地說道:“隻是在為你查遺補漏。”
“就跟資助公子周那般?”郤氏又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