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換個說法?
樓令現如今是晉國的中軍尉,以官職來算就是高層。
更精確一點,晉國除了國君與八位卿大夫之外,中軍尉就是以下的第一人,等於是坐在一個國家的第十張座椅之上。
花多少錢能夠請這樣的人幫忙?
又或者說,那樣的人是單純能夠花錢請幫忙的嗎?
一些亂七八糟的小國,發生什麼稀奇古怪的事情都不奇怪。
問題是什麼?晉國哪怕不再是天下霸主,好歹還是中原霸主,更是一個強國,坐在第十張座椅上麵的人,非人情往來的情況下,會因為一些酬勞而給人幫忙,是不是太掉份了。
到了一定地位之後,其實不再看重錢財之類,互相之間的幫忙除了人情,便是政治利益上麵的交換,又以後麵的情況居多。
狐雍懂得那個道理嗎?他即便胡化再嚴重,不代表智商丟了,基本的人情世故總是該懂得的。
“若是我的家族可以回歸晉國,必定以樓氏為首。”狐雍給出了這個承諾。
這是“馬首是瞻”這個成語還沒有被創造出來。
等“馬首是瞻”這個成語出現,不出意外就是要等上幾十年之後了。
樓令自認比較了解狐氏的情況。
狐氏這個家族起起落落,脫離晉國之後反倒是發展得比較不錯?
現如今的狐氏,他們的族眾約有十來萬,其中以收攏的各種異族比較多,大概占了其中的七成?
那是狐氏本身作為諸夏意願擁有的優勢。
不說其它什麼,僅僅是農耕方式再加上更靠譜的放牧技巧,糧食方麵更有保障,自然能夠吸引那些朝不保夕之人的投靠。
好些中原列國,他們也是利用文明的優勢吸納異族,再慢慢依靠文化優勢進行融合。
將融合異族事情辦得最大的不是哪一個諸侯國,正是西邊一隅的秦國,他們接納了大批量的戎人和狄人,到現如今戎人或狄人的數量占了秦國總人口的約四成。
秦國現如今的總人口約是九十萬,四成也就是三十多萬!
所以,不怪秦國越來越不將自己“當人”了,對吧?他們吸納太多戎人或狄人,乃至於一些亂七八糟的雜胡之類,數量之多直接衝擊到秦國本身,不是以絕對的多數去融合少數,肯定要對自身文化產生極大衝擊。
有那麼一點,秦人與中原列國的人不同。這個不同之處就在於秦人的發冠出現了鞭子的款式,發冠也是靠後歪斜,不再如中原那般“中豎”了。而紮辮子這種做法就是胡化的一種體現。
看看狐雍的發飾,他也紮上了辮子。
當前的諸夏文明並不排外,也不會因為某人或某個家族、諸侯國的發冠變了就喊打喊殺,隻是一旦發生接觸不再擁有禮儀,基本上也就不用“做人”了。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上麵那一句話到唐代孔穎達才會對《春秋左傳》進行注解。
隻不過,相似的理念很早就已經出現,尤其被周公旦進行強調,更是成為了真理。
通俗點來講,從春秋到往後的時代,中原政權就是將不懂禮儀的人那一類歸為禽獸。
樓令對於禮節其實不是那麼在乎,隻是必須表現出在乎的一麵。這是身份帶來的必備要求。
說白了,樓令成了現有規則的利益既得者之一,他不對規則進行維護,豈不是在撬自己的牆角?
可能是由於處在“文質彬彬”的環境太久的關係,樓令被狐雍突然間開出價碼搞得愣住。
要是其餘家族的一家之主那樣說,樓令還真就願意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