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令並不喜歡意外,哪怕是一個驚喜。
或者說,沒有人喜歡意外,隻是多數人喜歡驚喜。
作為一個國家的高層絕對不喜歡驚喜,因為驚喜就代表著事情,它的進展沒有按照事先規劃好的計劃在進行。
黑夜裡突然有一道火龍點亮,沿線的楚軍一部分被點著,楚軍受到了極大的驚嚇,前線將士疑神疑鬼之下敗退,後方的人不敢再往前衝,晉軍取得了勝利。
隻是這一場勝利對晉軍來講並不完美。
“我原本可是打算坑掉至少三千楚軍啊!”樓令知道凡事可能出現意外,心情還是十分不美麗。
意外的產生讓楚軍撤去,今夜的戰事也就落下帷幕。
正在燃燒的不止有事先澆了火油的溝渠,戰場各處點燃篝火,還有戰後遺留在地上的火把在燃燒。
由於這一片區域隻有該處存在火光,外圍二三十裡之外都能夠看到這邊的火光,使之成為黑夜地麵上唯一有光亮的地方。
“主力距離這邊約有一百五十裡。這點距離急趕一個白晝就能夠抵達,隻是楚軍主力被我軍主力死死咬住。我的意思是,我們能不能嘗試殲滅子革所部?”郤至當然想要乾大事,當前的大事莫過於爭取在己方主力到來之前,吃掉楚軍的這一支偏師。
樓令卻是有不同意見,說道“且先不提有沒有可能吃掉子革所部,一旦他們被殲滅或被擊潰,勢必會讓楚軍選擇從其它路線撤離。”
郤至問道“是好事,還是壞事?”
這該怎麼說呢?
事情沒有真正發生之前,一切隻能進行猜測。
假設他們真的能夠吃掉或擊潰子革所部,楚軍主力從其它路線撤離,接下來的戰事恐怕就跟他們無關了。
要是子重選擇從其它路線撤離,很大可能性是跑得漫山遍野都是,晉軍也隻能分散去追擊,誰都難以估測追擊的效果,可能是消滅或俘虜很多楚軍,也有可能取得的收獲極少。
但是,楚軍主力仍舊選擇走“鄢陵”這一條路線,起碼晉軍能夠從南北夾擊楚軍。
當然了,爆發了一場戰爭,沒有真正分出勝負之前,沒有誰敢百分百預測出結果,隻是從目前來看晉軍獲勝的概率很大。
郤至聽完樓令的闡述,說道“那就耗著。”
這一場戰爭進行到現在已經分布成為兩個戰場,一個當然是兩軍主力的撕咬,另一個則是“鄢陵”這邊的交戰。
從戰爭的態勢來看,無疑問就是以晉軍為首的聯軍占優,後路被斷的楚軍隨時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晉軍為首的聯軍既然已經取得優勢,該做的事情是讓優勢保持下去,著實不該想要搞什麼新花樣。
樓令明白上述那一點,能從郤至的反應察覺到人心不足。
有了很多,還想要更多,屬於人之常情。
一個人能不能成功,減少將事情辦砸的概率,真的就取決於理智了。
樓令一直以來覺得自己很理智,有了明確的既定目標,隻要事態不發生太大的偏離,己方占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很難接受什麼軍事上的靈光一閃或靈機一動之類。
事實上,兩軍進行較量,隻有劣勢一方才需要冒險,勝勢一方則是更需要保證交戰進程按照預設計劃進行。
翌日的一大清早,剛剛吃完朝食的楚軍就急不可耐發起了進攻,早有準備的晉軍當然是嚴陣以待。
雙方再一次圍繞著防線展開激戰,來來回回爭奪溝渠的控製權,使之溝渠內積滿了人體流出來的血液,周邊躺滿了屍體。
這樣的交戰持續了三天,到第三天之後,晉軍主動放棄第一條防線。
而在第四天,子重統率的楚軍主力已經抵達。這也是郤至和樓令為什麼會主動棄守第一條防線的原因。
“一百五十裡,楚軍主力走了四天。他們一路上丟了六萬多人,傷亡可謂異常慘重。”郤至剛剛從己方主力來人那裡聽到情報。
那是子重命令鄭軍、陳軍、蔡軍等等附庸的軍隊阻擊以晉軍為首的聯軍,楚軍拉開距離沒有多久,鄭軍率先向聯軍投降,其餘南方的軍隊很乾脆一哄而散,逼迫子重不得不抽出部隊繼續阻擊,總體的損失才超過六萬。
“子重的主力再加上子革這一支偏師,楚軍還有十四萬的兵力。楚國本土一定會派出援軍,他們的總兵力極可能再一次達到二十萬以上。”樓令很密切在關注楚國本土的消息,暫時隻收到楚國廟堂對北上兩支軍團被困出現嘩然,其餘的消息還沒有傳回。
郤至先“哇嗚”的一聲,再說道“要是這一次楚軍再敗,他們至少三年內很難與我們爭鋒了。”
講實話,樓令剛才有被那聲“哇嗚”嚇一跳,甚至懷疑郤至是不是被魂穿了。
有那種懷疑的樓令盯著郤至一直看,看得郤至困惑又不自在。
“我說錯了什麼?”郤至問道。
古人表達詫異,一般是用“嗟呼”這樣的發音。
樓令笑著說道“天王蓋地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郤至一臉的莫名其妙。
“此生無悔入華夏……”樓令自顧自說道。
郤至開始有點憤怒了。
“沒事。”樓令新老兩種暗號都嘗試了,沒有得到絲毫的回饋,開始講正事,說道“楚國的雜兵根本死不完,要看這一次北上有多少精銳。”
說起來,楚國跟沙俄或蘇聯……,或者說沙俄或蘇聯跟楚國很像,無論折損掉多少兵力,很快就能拉出更多的兵力,看著就像是兵源永遠不會枯竭。
這種兵源不會枯竭肯定不是真的,純粹就是整體意誌足夠堅韌,物資可以保證跟得上,國家高層又硬得下心腸。
樓令見郤至沒有說話,繼續說道“今年北上的近二十萬楚軍,至少我們遭遇的楚軍,他們的素質比較不錯。要是楚軍主力也是這般的素質,哪怕未來楚國不退縮,我們會打得很輕鬆。”
精銳被消耗掉,補充的兵源素質也就堪憂,需要時間去沉澱,雜兵再慢慢變成精銳。
既然子重帶著楚軍的精銳抵達,晉軍的主力肯定也到了。
隻不過,晉國下軍和主力,包括來自列國的一眾小弟部隊,他們被楚軍從中間隔開,兩處相隔最遠三十裡左右,最近的距離也有十三裡。
那是子重的腦袋沒有發昏,將楚軍集中一處。
子重在北邊親率八萬楚軍用來擋住郤錡所率的主力以及一乾聯軍,六七萬楚軍則是劃撥給了子革麾下,等於仍舊是兩支楚軍,隻是不再各自為戰。
在楚軍主力抵達之後,子革卻是沒有再對晉國下軍發起攻勢,轉為開始構築和加固營盤了。
北上的楚軍麵臨的形勢很不妙,以兵力對比而言,剩下十四五萬的楚軍麵對數量超過二十萬的聯軍,兵力不但處在劣勢,後路還被斷掉,甚至在遭受包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