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話,樓令能夠拿出成體係的理論,完全複刻文明瑰寶中典籍卻是做不到。
拿《道德經》來說,全篇有五千六百一十二個字,算是字數不那麼多的一部典籍。
問題來了,現代有多少人能夠一字不差的將《道德經》背誦或默寫出來呢?不能說絕對沒有,隻是恐怕沒有幾個。
另外,老子寫的是《德經》和《道經》這兩部著作,現代的《道德經》其實是經過好幾次修改的產物。
以為老子隻是思想家嗎?不是的。他的著作中涉及到的領域多到嚇人,從怎麼治理國家,到怎麼經營軍事變得強大,以及升鬥小民怎麼樣可以過得更舒服,幾乎是應有儘有。
老子也就是李耳,他並非是什麼大貴族,怎麼可以牛逼到這份上呢?因為他不需要有廣袤的封地和臣民,作為周王室典藏室館長的他,有著同一時代其他人所沒有的便利,能夠翻閱周王室典藏室裡麵的所有典籍。
而周王室可不止是珍藏了文學性質的藏書,不要忘記還包括容納來自各國的史書,
史書對於其他王朝來講,可能也就是史書而已。
在西周和東周,史書的作用是什麼?
姬姓子孫散出去建立自己的邦國,周天子委派史官到各諸侯麾下,史官記錄發生的大小事情,便於周天子了解各國具體都發生過什麼事情。
看出是什麼性質了嗎?可以將史官理解為是周天子派出去的監察紀委,對各諸侯國進行監督,同時也擔負隨時彙報的職責。
周王室利用這一套體係控製了一眾諸侯兩百餘年,各個諸侯國也利用這一套體係取得較大的互信,直至周王室東遷變得沒有實力,無力去扭正諸侯的錯誤,才讓這一套體係失去建立之初的作用,變成隻是記錄發生過什麼事情。
既然在列國的史官負責記錄發生的大小事,能夠想象到裡麵的內容會有多麼豐富了吧?
在想要獲取知識和信息無比困難的時代,成了圖書館的館長,有權去閱讀所有典籍,隻要不是太過蠢笨,一定會變成文學領域的大拿。要是個人能力再強一些,下到天文地理,上到製國治軍,恐怕會是無一不精。
所以了,封建時代的圖書館館長經常出現大能級彆的人物,古時候比較廣為人知的人便是老子、孔子、荀子。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偉人也在北大圖書館當過管理員吧?
“或許……,我最應該做的事情是將簡體字普及出去?”樓令剛才細想自己記得多少知識,想了好久越想越腦子一團漿糊。
理論的核心和框架都存在,更細節的內容需要梳理,想要完成任何一部著作,所需要耗費的時間都難以想象。
那就注定樓令很難獨立完成哪一部著作了。
在當代,存在的字體多到難以想象,哪怕是在同一個國家,各個家族的字體都能夠不一樣。
而大多數的字體不止筆畫多,形狀也是比較抽象。關於字體抽象,本身就是象形文字出現的基礎,主要是根據實物進行描繪。
樓令不知道提早普及簡體字對不對,隻知道簡體字起碼更便於書寫。
“拚音肯定也要跟上。這樣就不止是書同文,讀音也一樣了。”樓令這是從士魴想要派人到樓氏學習,找到了輸出的方向。
至於著作?樓令會學習眾多的導師,隻拿出核心和具體框架,再群策群力去最終完成。
事實是什麼?後人所看到的很多著作,其實也是經過不少代人修改或是優化的最終作品。
比如說《論語》就是由眾多人合力完成,《尚書》乾脆就不知道有多少人進行過修改或是優化,每一個時代的《易經》也是不同的版本,《詩經》則是被刪除了大部分篇章;現代,出現在教科書上的一些文章或是詩詞,其實很多不是原作者的原文。
樓氏內部的教育比起當前任何一個家族都要普及,由於缺乏足夠多著作的關係,沒有教育出多少大能,一下子卻讓樓氏成為識字率最高的家族。
識字的人變多,整體的素質也就上去。這些識字的人,他們不止充斥在各個崗位,想來等有條件會動腦子寫些什麼作品吧。
百家爭鳴是怎麼來的呢?完全是列國兼並太厲害,兼並過程中讓一些貴族失去封地與治下人口,他們想要恢複祖宗榮光需要競爭上崗,可不得展示自己的才能了嗎?
因為崗位競爭太厲害的關係,他們必須優化自己的能力,自己這一代人無法成功競爭上崗,可不得寫點什麼來教育後代?結果就是一套套思想並發,一部部作品問世。
後人所能夠看到的著作,無一不是經過殘酷的篩選而被流傳下去,更多層麵較低的著作則是壓根沒有機會流傳。
所以吧,如果樓令有能力讓晉國達成疆域大一統,大概率對文學領域的破壞不會那麼強,一切隻因為一樣會有大批貴族麵臨競爭上崗的壓力,逼迫他們去互相競爭。
存在的區彆是,一套套思想被構思出來,沒有進行實踐的空間?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這樣一搞,對文學發展曆史起到的影響就大了。
秦一統之前,百家就在互相競爭中消亡了不少。
等西漢建立,黃老學說乾脆就利用國家的力量橫掃其餘學派,連門徒最多的儒家都隻能苟延殘喘,統治者不可缺少的法家和農家隱藏於幕後。
等小豬大帝獨尊儒術,殘存的百家很雞賊地偽裝自己是儒生,搞得儒家這個有眾多分支的學派變得更加千奇百怪。
因此,百家從未消亡,他們在互相兼並的過程中被吸納,隨後又潛藏於儒家之中。
樓令到會議進行到後半段便一言不發,他那一臉正在思考的模樣卻是嚇到了一些人。
論事實的話,樓令參與過太多的曆史大事件,很多還是作為推手。
晉人公認樓令做出最大貢獻的事情,莫過於出台一部《司馬令》以及推動軍隊的擴編。
那一部《司馬令》就是羅列了眾多的軍法軍規,隻要識字又肯去學習,用裡麵的知識來指揮一場君子之戰,可以說不會有什麼問題。
懂得怎麼回事了嗎?日後樓令沒有再寫出著作,僅是一部《司馬令》就完成了“立言”這一部分了。
春秋時期的貴族有周公旦這位榜樣,非常追求立德、立功、立言,成為“三不朽”的聖人。
在立功和立言方麵,樓令已經完成,缺少的是立德。
“要是全晉國形成文字和讀音統一標準,我便算是完成立德了。”樓令很肯定這一點。
會議結束。
晉君周設宴款待幾位卿大夫,慰勞他們的付出。
“所以,今年不會回國,需要一直留在宋國了?”晉君周剛才詢問樓令關於戰爭流程的事情。
這完全是晉君周後知後覺的一種表現。
樓令正麵回應道“我們不可能撤退,楚國迫於很多壓力不敢撤退。不止是今年,一天楚國不俯首稱臣,戰爭會一直打下去。不是在宋國,便是在任何一個地方,臣希望戰爭是在楚國本土進行。”
“一戰而讓楚國重新臣服周天子?”晉君周這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瞪大眼睛說道“楚人性格堅韌,他們絕對不會輕易臣服。”
郤錡悶聲說道“正式到了比拚意誌的階段,我們必須比楚人更加堅韌。”
中行偃苦笑說道“今年是一眾諸侯被我們綁架,明年……他們恐怕不會樂意。”
一直在遭到諸侯抱怨的晉君周,他聞言點了點頭。
“我們的後勤補給線太長,這樣的僵持時間一旦久了,很難支撐得住。”中行偃將喪氣話講得有理有據。
樓令卻是詫異地說道“我們正在幫助宋國抵禦楚國的入侵,他們不應該在後勤上該有的助力嗎?”
其實,宋國一直在減少晉軍的後勤壓力,贈送以及主動減少出售糧食的價格。
後勤消耗的不止是糧食,其它的事項更多,隻是保證糧食的補充最為重要。
其它的事項之中包括武器的修理與補充,各種如布料、馬匹、車輛等等的供應,乃至於保證娼妓的數量。
沒有開玩笑!
教科書上沒有寫,史書上卻是明確記載很多朝代的軍營有相關行業,要麼就是官署直接管理,不然就是隨軍商人的私人產業。
關於這一點,華夏這邊會遮遮掩掩,西方卻是會大大方方展示。
所以了,什麼古代的軍中不允許有女人?隻能是啊對對對!
事實是,古代軍中不止有娼妓;用漿洗衣物行為收取酬勞的婦女也一樣不少,她們一般來自戰區周邊的百姓,願意兼職賣身也不是不行。
西方的軍隊,無論是古時候還是現代,一直有從事色性產業的女性,有變化就是光明正大賣,也能夠是用身體去達成目標或換取利益。西方女兵的懷孕率,願意查會很驚訝。
在剛才,樓令就提到了一點,他們需要有人去跟宋國高層溝通,增加來前線服務的女性數量。
這個提議得到全票通過。
隻是呢,講起那個話題的時候,他們沒有說得太露骨,怎麼含蓄用詞很考驗掌握的詞彙多寡。
他們都清楚一點,交戰模式過於殘酷,有什麼方法可以紓解將士的壓力,控製好一個度去實施很有必要。
後麵,宋國那邊接受了晉國高層的請求,甚至是有些迫不及待。
怎麼回事呢?
晉人做點什麼,不會去用強,本著雙方自願的同時,總該給予報酬。這些報酬會落到貴族的腰包,可能一絲半點都不會給婦女留下。
與此同時,宋人還是很樂意晉人在宋國留種。這是晉人普遍身材高大,可以優化宋國的人種。
關於這種做法,現代人可能無法接受,某些朝代卻是當成一種共識。
知道嗎?倭列島一直有人種優良計劃,他們從華夏的兩漢時期就有專門的計劃,從中原引進更好的人種。到兩宋時期這樣的行動最為頻繁,規模也是大得超乎想象,成批成批地送少女到華夏這邊,懷孕之後送回島內精心照顧,生出來的男孩在精挑細選之後,成了各個“大名”的繼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