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謀確實是IC領域最頂尖的天才之一!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東瀛半導體,家電產品衝擊美國市場,美國因長期負債,貿易逆差,開始強迫順差東瀛貨幣升值,並和東瀛簽訂了著名的廣場協議。
自己生病,讓彆人吃藥,這個就是美國人一向的解決問題方式。
除了東瀛外,以加工出口為核心的彎彎地區也是美國人壓迫的對象。
不到兩年時間,新台幣兌美元的彙率已從40元上升到25元。
彎彎地區出口競爭力大失,企業紛紛出走,轉戰內陸、東南亞等地。
當時內陸地區正值改革開放,國家政策對外資特彆是台資青睞有加,加上內陸人力成本非常低。
兩岸同文同種,來內陸設廠則是台資的第一選擇。
台係工廠也是遍地開花。
當時,對於內陸普通人來說,能夠進入台係工廠也是一個薪資不錯的工作,那段曆史也代表了一段彎彎向內陸產業轉移的曆史。
為了避免產業空心化,當時彎彎地區有識之士,寄希望於以半導體科技帶動產業升級。
當時彎彎行政院長孫運,將目光瞄向了大洋彼岸的美國,希望通過引進半導體科技領頭人,帶動普通來料加工到高附加值產業升級。
那誰是當時美國半導體行業的華人職位天花板?
如果答案隻有一個,那個人就是張仲謀。
老張,1931年生於寧#波。
張家書香門第,三叔張思侯曾在哈佛攻讀電信碩士學位,之後又拿到應用物理博士學位。
後來在美國東北大學任教。
18歲以前,張仲謀跟著父母躲戰亂,在東瀛人的炮火下輾轉過六個城市,動蕩時局下前後換了十所學校。
49年被三叔張思侯帶到了美國,並進入了哈佛求學。
需要強調的是,老張雖然在彎彎創立了台積電,但卻不是‘榮民’。
人家直接變成了Ameican。
老張在哈佛大學呆了一年,就轉學到麻省理工。
1955年,完成麻省理工碩士學位課程之後,他兩度報考麻省理工博士失敗。
這是老張一生中最大的打擊,也是他一生最大的幸運。
正是因為進不了博士班,他誤打誤撞地闖進了半導體行業。
當時正值二戰後美國經濟騰飛,到處都是工作機會,老張畢業收到了幾份ffe,其中包括福特這種知名大廠,還有一個不知名的小公司“希凡尼亞”。
當時,福特給的工資是479美元每月,而希凡尼亞給出480美元每月。
一元之差,張仲謀沒有選擇福特而是選擇了“希凡尼亞”。
這個選擇誕生了當前半導體行業中最重要的人物。
張仲謀在“希凡尼亞”完成了從一個行業小白到半導體工程師的轉變。
當時正值美國半導體行業的大潮,半導體行業缺人現象非常嚴重。
所以即使專業不對口也可以獲得一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