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頭笑容中帶著一絲調侃。
“這麼說,威瑞森應該不惜一切代價和昆侖手機簽約,以對抗蘋果和att組成的聯盟?”
divid="gc1"css="gntent1"script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catch(ex){}/script徐良差不多已經拿捏清楚了老頭對於昆侖手機,或者說對於智能機的真實觀感,和摩托羅拉、pa的高管差不多,不認為智能機對於手機行業來說是一種顛覆性的力量。
因為這種認知,老頭拒絕了蘋果,又開始和自己討價還價。
念及此,徐良突然有些羨慕蘋果了,att可以說是全力押注iphone。
有這種重量級渠道支持,足以對蘋果的銷量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而昆侖手機,想找個這種一條心的隊友很難,麵前這老頭,對待昆侖手機的態度,與對待其他手機公司一般無二,不打算給予太多優待。
如果他什麼都不做,等到蘋果銷量徹底起飛,att也跟著起飛,麵前老頭態度應該會來個三百六十度大轉彎。
可真的能那樣做嗎?
那就是把發展的黃金機會讓給了蘋果。
“當手機銷量達到100萬台後,銷售策略由我們雙方協商製定。”
徐良隻有采用迂回戰術了,這老頭最關心的就是銷量。
隻要有銷量,能給威瑞森帶來好處,那什麼都好談。
思考了一陣,詹姆斯點了點頭。
如果昆侖手機能證明自己的實力,那他也不是那種食古不化的人,隻要利益到位了,都可以談。
“第三,昆侖手機要享有話費分成的權利。”徐良接著提條件。
聽到這句,詹姆斯有些生氣了,冷冷道:
“你還真的把昆侖手機當作了市值幾百億美金的蘋果公司,把威瑞森當成了軟弱無能的att?”
老頭突然變臉,把周圍一直沒插話的雙方高管都嚇了一跳。
這談的好好的,怎麼突然就發起火來了。
坐在徐良身旁的雷俊,在心裡暗自捏了一把汗。
從現實角度考慮,他是十分希望公司和威瑞森達成合作的,因為隻有這樣,才能拉近與蘋果在銷售渠道上的差距。
徐良淡淡一笑,這樣的場麵他見多了。
“昆侖沒有上市,也確實比不上昆侖的市值,但昆侖的老板是我。
隻要我願意,讓威瑞森換個ceo,也不是什麼難事!”
賽登伯格臉色頓變。
“你威脅我?”
第(2/3)頁
第(3/3)頁
“如果你認為是威脅,那就是。”
毫不客氣的話,讓辦公室內的氛圍瞬間陷入了冰點。
不管是威瑞森一方,還是昆侖一方的工作人員看著劍拔弩張的兩位大佬,大氣都不敢喘。
賽登伯格深深吸了口氣。
他差點忘了,眼前的年輕人不隻是一家小手機公司的老板。
還是世界最大的對衝基金‘太平洋基金’的老板。
如果他真要跟自己為難。
收購威瑞森5%的股份,再拉攏幾家合夥的對衝基金,就能影響整個威瑞森的運營策略,甚至把他換掉。
“我要保證威瑞森的利益。”
聽他態度軟化,徐良也借坡下驢。
“掏出部分利益給蘋果,att的確是少賺錢了。
可蘋果一旦把銷量打開,那att掙的可不是那一星半點。
這就和養魚一個道理,你都不願意往魚塘裡撒飼料,魚怎麼可能長得快?”
“魚餌喂太多了,也容易把魚撐死。”
詹姆斯也算是從業近四十年的老江湖,怎麼可能被他輕易說服。
雖然很多網民認為昆侖手機比蘋果厲害,但在真正懂行的人眼裡,蘋果還是要遠遠強於昆侖手機的。
因為底蘊不一樣。
而且蘋果還有幾百億美金市值,昆侖手機有什麼,十億美金估值?又或者二十億?
連蘋果都沒打動他,隻是聲勢暫時領先蘋果的昆侖手機就更彆想了。
合作可以,想分錢沒門。
“如果我們達到100萬部銷量……”
詹姆斯揮了揮手。
“彆說100萬部銷量了,就是1000萬部,我們也不會把話費拿出來分成,因為這是屬於運營商的固有收益。
這是我們的底線,絕不會動搖。
賣手機才是你們的主要盈利,話費那是運營商的主要盈利之一。”
看徐良的臉色又要沉下來,賽登伯格連忙道。
“我們可以在補貼上讓步。”
徐良:“多少?”
“每部手機100美元。”
“太少了,我希望威瑞森每部手機補貼200美元。”
詹姆斯整個人都愣住了,很快搖了搖頭。
“不可能。100萬部手機,我們需要補貼2億美元,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
這個數字聽起來挺可怕的,但att和蘋果的合作,iphone3g合約機價格低至199美元、299美元,單部手機補貼高達325美元。
不過,那是第二款手機,初代iphone補貼力度還是沒有那麼大的。
“補貼越大,合約機售價越便宜,相應的,捆綁的兩年入網協議套餐、資費就可以適當提高。
假如每月資費30美元,24個月就可以為威瑞森創造720美元收入。
但我相信,以昆侖手機大屏幕上網的便利,流量消耗肯定不會小,實際資費消耗會比預測的更高。”
徐良很清楚運營商的盈利點在哪,直接賺個人話費隻是一部分盈利點,還有家庭套餐、固話套餐、寬帶服務等一係列衍生業務可以開拓。
隻要用戶進了這張網,就可以嘗試刮下更多油水。
詹姆斯輕輕搖頭,“我們每年都需要針對信號塔、基站等硬件設施進行升級和維護,同時我們還養著十幾萬名員工,你的方案對我們毫無吸引力。
即使調高了資費,我們能夠獲取的利潤也很有限。”
徐良皺了皺眉,合約機高額補貼這股風也是由蘋果帶起來的。
智能機爆發以後,一部手機動輒就是補貼兩三百美元,電信公司之間補貼成了屍山血海,一年補貼金額以百億美元為單位。
當然,這些錢都是會通過“高價套餐”賺回來的,其實相當於是一種變相的消費貸款,先享後付,隻是還款工具變成了話費。
“100美元太少了。”徐良道。
補貼100美元和沒補貼差距不大,起碼要把售價五六百美元的手機價格拉低一半,才會吸引更多人購買。
五六百美元雖然隻是很多美國人一周工資,但美國人沒有存款習慣,一次性付太多錢也會降低他們的購買欲望。
/body/ht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