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國安都
大將軍沐君封等人為了遮掩真實的戰略目的可謂是絞儘腦汁,最終各位將軍聯手布下大局。
第一步先是將鄧濟的宣城營部分兵馬調往平遙、又將尉惑的主力大軍調往宣城,作勢要往平遙方向行軍,實則與同樣從淮左南下的薛平之部、尉遲馳的左衛兵馬一同南下晉城。
第二步京師內的左虎衛將軍扶餘率領五衛兵馬則是武關出兵,作勢前往安青,實則將另外四衛兵馬在進入安青之前轉道從平遙北會合鄧濟的宣城營前往晉城。而扶餘將率領左虎衛駐守安青,伺機前往六安關。
第三步令車騎將軍昭蘇、左武衛將軍蘇洵領三衛兵馬經月城南下。而後昭蘇率本部兵馬從延山東轉道過安青、平遙至晉城,令昭蘇將軍帶領親衛先行,抵達晉城後率領尉遲馳、鄧濟、尉惑、薛平之部兵馬發起第一階段進攻。左武衛則行軍南下,蘇洵將軍率領輕騎先行至平樂。
第四步則是令南境守將陳頌、項生率軍佯攻齊國邊境,吸引注意。
第五步則是大將軍沐君封領親衛軍隱瞞蹤跡,快馬行至晉城後帶領會合後的六衛主力大軍開始全麵戰爭。
此六步方略先後而下,接到詔令的各軍按照所定時間開始出兵。漢國為了殲滅其餘四國做了近乎甲子的準備,數十年的心血錢糧賦稅打造出來的數支精兵,京師十二衛將士的披甲率達到了恐怖的八成左右,輕騎數萬,重騎悄悄的練出了兩萬騎。
各地邊軍較弱一些,與齊國相鄰的邊軍披甲率達到了五成。南部諸軍除卻陳頌的雪字營披甲率在五成,其餘各軍披甲率在四成左右。新成立的北境軍就稍差一些披甲率才堪堪三成。
漢國能有如此恐怖的披甲率得益於三十餘年前漢國工部勘地尋龍隊發現的劍門鐵礦、連山鐵礦、梧州鐵礦三處豐富礦藏。朝堂諸公認為天顧大漢的一件事是在通州附近發現了礦藏驚人的銀礦。
漢國朝廷鼓勵商業,並且在前尚書令梅素的改革下對各種能工巧匠十分扶持,凡是有利於國家軍隊、百姓生活的有效改良工具都給予重賞。更有甚者可以獲封勳爵,如改革河道修建水利使得通州至南陽廣大地貌得到改善,從而為漢國多出六萬餘頃良田後獲封榮譽勳爵安城縣伯鄭宏。如改革甲胄使其輕便但防禦力不減的灃水縣伯賈河、強化煆燒工藝升級新型製式兵刃的雲田縣伯藍淩等等。
漢國這幾十年間工部從未停止過一件事,那便是修路。為了軍隊能快速支援邊疆,漢仁帝采取尚書令張旭、前大將軍雲磬奏疏,按規劃進行修路,四十年來已經修成從京師安都通向各地的七條直道,帝國西北、北部、西部、南部各一條,東部廣袤的邊境有三條。
至宣帝時,朝廷采用尚書令蘇辰奏疏,在帝國各處建立五大倉,京師、通陽、廣元、常州、安武。五大倉內囤積糧草、軍械兵刃等,方便邊境作戰時大軍後勤得到充足保障,各倉設立護軍中郎將一名,監軍司馬一名,守備軍士兩萬。平時受戶部節製,戰時統兵大將可憑虎符調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