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內容分為“常規”與“專用”兩種,像今天尋常周末,所作的彌撒就是“常規彌撒”,這一類彌撒曲的形式相對更多見,包含五個順序固定不變的樂章:《慈悲經》《榮耀經》《信經》《聖哉經》《羔羊經》。
而安東老師為神聖驕陽教會委托而作的《f小調彌撒》則是更複雜的那類“專用彌撒”,它在“常規彌撒”五個固定不變樂章的基礎上,多了很多可變部分,其根據某些特定的教會節期、紀念日或重大事件而時常變化。
比如範寧在學校補演畢業音樂會上返場的第一首《f小調彌撒》序曲,實際上就是位於固定彌撒《慈悲經》之前的,充當序引功能的專用彌撒《進台經》。
再比如,在固定彌撒《榮耀經》和《信經》中間,專用彌撒還會加上特定禱文誦念、使徒書信誦念、《繼敘詠》或《布道歌》環節;在《信經》和《聖哉經》中間,還會加上《奉獻經》《默禱》《序禱》;在《聖哉經》和《羔羊經》中間,會加上祝聖祈禱儀式;在《羔羊經》後,會加上《聖體經》《領聖體後誦》等等…
「那時啟明之主正從那裡經過;
暴風大作,裂山碎石,主卻不在風暴中;
風以後有地震,主亦不在地震中;
地震以後有烈火,主仍不在火中;
因為祂的所行所為,在我們眼中,神妙莫測;
直至烈火之後的微妙風聲,是歌之首,咒之始;
它們馱負輝光王座的巨輪;
歡樂,歡樂,輝光王座;
歡歌,歡歌,至高之席;
驚歎,驚歎,一個又一個的奇跡;
祂是光榮的君王,是真正的亮光與啟明...」
在教堂唱詩班的聖詠裡,在管風琴宏偉崇高的嗡鳴聲中,範寧感受到了某些超驗的,和“燭”有關的波動,欲要帶著自己的星靈體搖曳。
這種靈體的振蕩很溫和,完全處於自己的掌控之中,但範寧沒有封閉自我的靈感,在“燭”相共鳴體會音樂情感的同時,他又在用“鑰”相共鳴理性拆分和洞察…聲部線條、和聲功能、合唱氣息、伴奏技法,所有構成音樂的因素,都在被他揣摩和學習。
在最後《羔羊經》結束後,長條椅旁邊一位此前坐下的男士溫和開口。
“範寧先生,對您而言,聽400多年前中古音樂早期的作品,是否會感到簡單乏味呢?”(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