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一天一天過,來到嶽麓書院,最喜歡的就是上大講小講課,無論是山長還是臨時邀約退休官員或者大有學問者講的課都非常精彩。
特彆是大家對四書五經的深入解讀,讓孫山受益匪淺。
果然學生是需要名師的。
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
首先需要的是老師,其次才是學生個人的潛力。
正所謂千裡馬常有,伯樂不常有。
來了那麼久,唯一遺憾的是書院的夫子或者來講學的大家都沒有看上孫山,沒有對孫山伸出橄欖枝。
孫山一開始還幻想來書院找一個師傅,拜在師傅名下,好讀書。
畢竟嫡傳弟子和過路弟子有嚴重的區彆。
嫡傳弟子能得到師傅的真傳,過路弟子隻不過被指點一二,再深入就沒有了。
孫山一開始的目標是教《周易》的教授,想拜入他門下,成為他的門生。
隻可惜《周易》教授對孫山無感,該教的全教,不該教的不教,孫山提問他回答,孫山不問,他並不提醒孫山問,完全沒有洪秀才對孫山那種欣賞的態度。
孫山連續熱情了一個月,而他的心思早就被《周易》教授看清楚,還不經意又經意地提示孫山莫要浪費心思,他已經有徒弟了,不再收徒弟了。
孫山雖然為了學識能厚臉皮,教授那麼明顯的明喻,還是知道進退的。
想問的問題還是問,但再也不死纏爛打了。
可一個月後,從同鄉會那裡知道《周易》教授又收了一名土著弟子,孫山氣得吐血。
教授一開始說已經有徒弟了,不收了。
孫山隻覺得他和教授有緣無分。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
等聽到教授又收弟子,孫山瞬間遭受到一萬點暴擊。
並不是他們有緣無分,而是他被教授嫌棄。
桂哥兒安慰地說:“山哥,莫傷心。夫子不知道到你個寶,他以為你是棵草。山哥,你在我心中一直都是寶。”
孫山麵無表情地看著小心翼翼安慰自己的桂哥兒,這麼一刻他推翻任人唯賢的結論,堅持走任人唯親的路線。
孫山之所以選《周易》教授,是因為他選《周易》為本經。
所謂本經,就是每位考生在報名時要從《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五經中確定一經作為自己的專精方向,鄉試時以這部經典中析出的句子為題寫經義文章。
鄉試出《五經》題,除了要求完成出的經義題外,還會要求每個學子選一題本經題寫文章,報考的時候也要標注自己是選什麼為專治。
大乾的鄉試與前世了解的鄉試有許多相同,又有許多不同。
比如上輩子了解在鄉試中,每科的前五名必須分彆是其中一經的“經魁”。
也就是從專治的《五經》中各選出一名放入鄉試的前五名。
大乾則不這麼要求,鄉試前五也好,前十也好,隻要你的卷子答得好,無論你的本經是什麼都可以。
比如鄉試的前五名都可以本經是《詩經》的學子。
之所以要求學子選一本經來專治,是因為最後一道題寫文章的時候,可以讓你選擇寫擅長的經義題,不用規定的死死的。
如果本經寫的好,相當於加分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