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僅你一人自稱杜總兵麾下,且無憑據自證身份。若不是我和喬將軍得報製止,你此時恐怕要被馬備禦砍成幾段了。”劉昭孫言道。
喬一琦也道:“諒你一人也不敢來此誆騙我們!否則以我二十多年戎馬閱曆,如何看不出端倪”
“是,二位大人說的極是。”楊林不想與他們多做解釋,現在見到劉綎為第一要務。
劉昭孫問道:“你所言緊急軍情,莫非是杜總兵那邊出事了”
楊林未直接回答,回首見劉昭孫和喬一琦的的親隨都在數丈之外,便微微的點了點頭,表示所言不假。
劉昭孫和喬一琦見狀極力壓製住心中的驚駭之情,便不再說話,隻是打馬疾行。
楊林也是納悶,那個人間的記載說劉綎被建奴假扮的奸細誆騙,然後率精銳冒進中了埋伏,但現在並未如此。這究竟怎麼回事他思忖了一陣,豁然明朗。
原來說劉總兵被建奴誆騙的記載多來自明廷官員的奏報,其中難免有推脫自身責任之嫌。
例如遼東經略楊鎬在總結戰敗原因時,給兵部和皇帝的報告中多次提到杜鬆“剛愎自用欲貪首功,違期先時出關,殃及諸將。”
如此明目張膽的汙蔑杜鬆也是夠缺德的了。更奇葩的是一幫朝中大臣,包括以耿直和風骨聞名的禦史言官們,竟也是依據楊鎬的說辭將戰敗的責任甩鍋給杜鬆。
對劉綎的戰敗,更是被他們描繪成“劉綎沒長腦子,被建奴派人騙了,所以全軍覆沒。”這個責任應該由劉綎自己負責,他的死是因為自己太蠢,和我們這些官員可沒責任。誰讓他就是一名有勇無謀的匹夫呢。
而建奴方麵,以他們一貫張揚顯擺的德性,若真是用此計騙了劉綎,那非得大書特書不可。
可惜在他們各種記載中,隻說劉綎先是中了埋伏,而後大貝勒代善讓士兵化妝成杜鬆軍的樣子進行偷襲,最後才殲滅了劉綎的東路軍。也就是說建奴根本就未派人持令箭、麵對麵來誆騙劉綎。
那麼明朝官員們怎麼證明劉綎的愚蠢呢很好辦,以明軍被後金兵化妝偷襲這件事情為基礎,把事實篡改一番就成了。這樣就把戰敗的責任直接扣到劉綎頭上,反正死人不會說話,怎麼把自己的責任摘乾淨怎麼來。
以致這個事情就這麼流傳了下來。讓後世許多人認為東路軍戰敗覆沒,劉綎要負主要責任。大罵特罵老將軍有勇無謀、愚蠢至極。
楊林想明白其中關節,心中不由得一陣莫名悲哀。自己跋山涉水、曆經生死為東路軍報信,為的是救他們於險境。
如果曆史真的因為自己改變了,那麼等待自己的是什麼下場劉總兵和麾下將士又是什麼下場會不會因此被朝中的大臣們汙蔑成臨敵不前、畏敵如虎以致剿虜失敗,然後被扣上各種罪名治罪
楊林正思慮間,一旁的劉昭孫和喬一琦卻勒停戰馬。其中劉昭孫道:“前方便是我父親的中軍了,我與喬將軍去通傳,你在此稍待。”
“兩位大人且去,標下在此等候便是了。”楊林甩鐙下馬躬身回道。
劉昭孫和喬一琦轉身離去,等了將近盞茶的時間,一名中軍旗牌官來到楊林麵前,引他去見總兵劉綎。
------------分割線----------
注:馬進忠為劉綎部將。《明神宗實錄》記載其遭遇後金軍時揮刀單騎衝陣,連斬數騎。
注2:喬一琦,字原魏,生於隆慶五年(57年)。時任鎮江遊擊將軍,兼先鋒並監軍朝鮮軍。於阿布達裡岡斬殺“奴子阿都和奴婿火胡裡”。
劉綎全軍覆沒後,其與數百明軍殘兵撤至朝鮮軍中。朝鮮軍欲將其綁縛送奴軍中,其不肯受辱跳崖殉國。其死後,數百明軍被奴軍儘數殺之。
注3:劉昭孫,任守備官職。《明神宗實錄》稱其“出入死鬥有萬夫莫當之勇”,於瓦爾喀什之戰中殺敵數十,最後力竭壯烈殉國。滿清為貶低其與劉綎的英勇,故意將其父子殺敵數量改為數騎。(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