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相對舒服的就是張鹿安,因為腿還沒有好透,所以暫時不參與訓練。丘無極也懶得管他,
小孩子身體容易餓著,張鹿安跑到齋堂,找了半天都沒發現有什麼吃的。畢竟過了飯點,在本就食物匱乏的明末,找個隨時能吃的就更難了。
張鹿安找了很久,突然眼前一亮,發現了一個好久都沒有見到過的東西--紅薯。隻是這紅薯長得太磕磣了,不僅模樣小的可憐,而且特彆的細長,比張鹿安的小胳膊粗不了多少。
張鹿安抱著好不容易找到的十來個紅薯來到外麵,本來想烤著吃,但是這麼小的紅薯,在上一世都是喂豬的料,用草灰烤熟的話,估計到時候也不剩下什麼了。
所以就搬了幾塊青磚,再從齋堂裡拿了一個陶鍋,盛上水,把紅薯洗乾淨後,放在鍋裡。然後用齋堂裡的火折子生了火。坐在台階上,邊燒火,邊樂嗬嗬的看著辛苦訓練的兩位同窗。
煮著吃就是沒有烤著吃聞起來那麼香,但是對於容易餓的半大小夥子來說,餓的快,這邊的點點香味還是轉移了兩個人的注意。
丘無極立刻察覺到了這個破壞者,一個箭步跳過來一看,掀開鍋蓋一看,“你把師叔留種的甘薯都給拿過來了?”
“甘薯?留種的?”張鹿安愣住了。
“啪、啪、啪”“哎呦喂,疼啊”“嗚嗚……”張鹿安又挨了好幾鞭子。
“讓你學藝,你倒好,竟然開始偷東西了?誰給你的膽子?”
“誰說是偷了,我太餓了,我那是光明正大的拿好吧,怎麼能叫偷啊”張鹿安還在嘴硬,畢竟小偷的名聲太難聽了。
“好哇,那就是明著搶劫,你要當土匪啊”張可道更加生氣,手裡的力度更大了。
好在陸淩風及時出現,製止了張可道,張可道百般陪著不是,好像張鹿安做了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一樣。
張鹿安沒有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嘟囔著:不就是幾個很小很小的紅薯嗎?
張可道急忙準備大聲訓斥,陸淩風擺擺手,出聲道:鹿安,你小小年紀就認得這甘薯嗎?所有人都叫甘薯,你為何叫紅薯?
張鹿安:額……
“那你知道這甘薯原產地哪裡嗎?”
“產自於西方化外之地”張鹿安不敢說的過於超前了。
“那你可知曉這甘薯又是何人從化外之地引入?”
這可難不倒張鹿安,他記得很清楚:“福建的陳振龍於萬曆二十一年從呂宋引入的,當時的佛郎機人壞的很,不準紅薯出口,陳振龍是把這紅薯的莖葉藏在纜繩裡才帶回來的”。一席話說完,大家都愣住了一下,哪怕是張可道,也不知道是誰把這些告訴給張鹿安。
隻有陸淩風仍然麵色如常“實際上應該是萬曆八年由東莞海商陳益引入的番薯,甘薯和紅薯都是稱呼這個番薯。雖然你說的這個紅薯隨種隨活,但是產量卻並不高,主要吃多了脹氣嚴重,此前一直在閩越沿海一帶種植,並未傳播到北方。徐公光啟曾經在天津試種,可惜收成並不好。陸某也是之前通過孫撫台才弄到一點種子,如今天乾物躁,麥黍收成很低,希望用這紅薯來緩解糧食的危機……”
張可道還想作勢預打,陸淩風勸解“東西沒了,還可以再從南方運過來。人沒了,就真的沒了。孫撫台也算是一個公心之人,雖然被叛軍給放了,眼下已經被錦衣衛逮拿進京了,估計凶多吉少。”
張可道連忙承諾可以從南方把種子再運過來。
陸淩風連忙擺手:今年算是已經錯過了,既然已經煮了,大家都來嘗嘗。
張鹿安連忙撈了一個,本想填到自己嘴裡的,想了想,依次遞給陸淩風、張可道、丘無極和陳利昭,然後自己趕忙撈了一個。畢竟不像後世打那麼多農藥,也洗乾淨了,直接就吃了。
但是味道卻不怎麼好,不光澀澀的、纖維絲狀物還特彆多。
“我可算是知道為何大家都不願種這特彆容易成活的紅薯了。大明的老百姓是最能吃苦的,某些時候也是最難改變的。雖然眼下種子現在已經不難得,但是味道難以下咽而且還容易脹氣,哪裡比得了麥香?種的東西沒有希望,誰還願意去種?”張鹿安脫口就說。
張鹿安知道雖然從大局上來說,眼下正值小冰河時期,天氣變幻多端,乾旱和洪澇災害接連出現,層出不窮。原有的曆史大概到崇禎死後,整體天氣才開始好轉。尤其是北方,大部分時候已經變得乾旱不停,陝西北部少部分地方甚至出現連續十年未曾下雨的現象,糧食產量驟減。
而大明的奇葩賦稅製度,至崇禎初年,陝西、山西、山東和河南四省百姓承擔了全年稅收的百分之四十九,南直隸承擔了百分之二十,剩下的浙江、福建、江西、湖廣、四川、貴州、雲南、廣西和廣東九省賦稅不到百分之三十一。商稅是可憐的三十稅一,還有大量商人逃稅,中央稍微一管,那些清流大臣們就叫嚷與民爭利。海關稅收更是被那些地方勢力霸占了。西北有晉商、北方沿海有沈世魁,運河兩岸和江南有徽商,福建有鄭芝龍家族……
而北方的各種災害是更為頻繁的,老百姓們實在活不下去了,才揭竿而起。
如果北方能夠推廣紅薯的種植,或許可以一定程度上減輕災荒,可以延緩大明的滅亡時間?
張鹿安接著說:現在難得的是如何在乾旱的年份,把紅薯推廣開來、如何提高產量和改變這難吃的味道。就像徐閣老在天津所做的努力一樣。
陸淩風微微點頭。
張鹿安最終在陸淩風的講情下,隻是被處罰默寫《千字文》全文一百遍。
闖禍的事被高高抬起,又低低放下了。毫無波瀾。
可是在昆崳山不遠處的院夼卻遇到了驚濤駭浪和滅頂之災。(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