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而複返的不隻是李青蓮一個人,長史郭風和也前後腳返回了中軍大帳。
“將軍可是憂慮鳥儘弓藏?”
這話也同樣是很直白,李元徽則用沉默做了回答。半響才開口道:“中軍若收複荊州,非我父子之福啊。”
郭風和道:“郭某以為,此戰勝負,或可決之於將軍之手。且將軍與唐公父子占據三州之地,擁兵二十萬,何必憂慮?”
李青蓮也點頭附議。
李元徽也總算想明白其中的關鍵所在,之前的想法是伺機而動,看北麵勝負再決定。
但細想來,這場大戰江淮方麵完全可以主導戰事進程,乃至於起到更為決定性的作用。
宛城是堅城,即便是慕容德輿率大軍也未必就能攻下。
豫州軍大概是要走義陽三關,或者翻越方城山進攻比陽。
看起來都不是那麼容易就能獲勝的,但這兩路軍也足牽製西魏大部分兵力,。
此時若是李源從益州上遊出兵,和大江下遊的李元徽沿江而上,想要擊敗西魏就很容易了。
最少,從形勢上來說,是這樣的。
一旦李家父子能攻取江夏和南郡,不禁占據了江漢平原這塊糧倉,還能打通長江水道。
當然,這是比較理想的結果。
另外,李元徽同樣認識道,現在李家所處的位置,已經沒有退路可言了。
他即便是願意回洛陽去當個富家翁,等到老爹二哥反燕的時候也得被一刀砍了。
現在有兵有將還有地盤,且在這江淮一帶還略有些人望,在亂世之中這就是都是資本,怕個毛啊?
該擔心的不是李家,應該是洛陽那些人啊。
我現在,大小也應該算是軍閥了吧?
想到這裡,精神內耗基本上就解決的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