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布魯斯的這份名單當中,有不少人是最近才搬來這個社區的,他們會搬到這裡來的原因也很簡單,大多數都是因病致貧。
很多人可能很難想象美國醫療賬單的高額程度,用最簡練的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哪怕你是個億萬富翁,因病返貧也隻需要一晚上的時間。
可能會有人覺得這是誇張,但實際上,美國醫療賬單費用的擬定已經完全超出了正常範疇。
舉個例子,在美國東海岸的大城市,正常進入醫院進行問診的費用大概在幾百美金。
注意,這隻是問診的費用,也就是說你見醫生一麵就要花幾百塊。
當你問完自己的情況,決定要進行治療之後,根據所用藥物和儀器的不同,再分彆收費,最最普通的CT檢查無任何保險報銷的情況下,需要大約60008000美金。
當你花這些錢拍完片子,再拿著片子去找醫生的時候,你還要再花幾百塊的問診費用。
而當醫生根據片子上的內容給你製定下一步治療計劃的時候,你仍然需要分門彆類的付費。
比如,骨折了需要進行處理,除了需要付材料費,還要再給給你處理的醫生付費,每一次來複查額外付費,等到傷口愈合確認可以拆夾板的時候,還要再付問診費和操作費。
整個流程聽起來也不算特彆離譜,但問題是如果每一個環節要付的錢都是幾千美金,那麼一個簡單的骨折處理,你會得到的醫療賬單大概在6~8萬美金左右。
這還隻是普通醫療所需要的花費,如果是急診,這個費用要翻5~8倍左右。
一定會有人覺得如果這麼離譜的話,那美國人豈不是都得在家裡麵病死了。
但實際上他們把賬單費用提高到這種程度,就是為了逼人買保險。
以美國大學的保險舉例,在購買了各項完善的保險之後,賬單大概會縮水到二十分之一左右,如果算上保險的成本,所需要支付的費用大概在醫療賬單的5%~10%。
雖然骨折一次要花幾千美金也挺離譜的,但是如果隻是普通的炎症或是感冒之類的,所需要付的費用也在普通人的承受範圍之內。
但這隻是理想情況,多數情況下,普通人無力承擔非常完善的保險,有很多非常貴的儀器不在任何保險公司的保險範圍之內,你隻能祈禱自己彆得和這個儀器有關的疾病,否則賬單會非常嚇人。
最離譜的是,很多儀器和藥物是有指定醫院的,假設你買了A套餐,你第一次看病的醫院使用的是B儀器,那不好意思,儀器費用是不報銷的。
如果你想報銷儀器費用,那你就得去找有A儀器的醫院,但是第一次問診的費用是不報銷的哦。
來到有A儀器的醫院之後,使用這個儀器的人太多需要排隊,那你就隻能等著,如果你不想等,就得去找彆的州有這個儀器的醫院。
但是在彆的州使用這個儀器,費用也是不報銷的。
儀器什麼的都還好,關鍵還有藥品,買了某公司的保險,就隻能用某些品牌的藥品,沒有這類藥品就去彆的州買,但是自費不報銷。
相信很多人已經看出了其中的貓膩,如果在五個州的範圍內選擇一個州銷售某類藥物,其他四個州都不賣,而這個藥物又是相對比較常見,利潤率又高的,那其他四個州的居民就隻能來這個州買這個藥物。
其他四個州的居民所買的保險裡涵蓋這個藥物,但是本州沒有,所以報銷不了,唯一有這個藥物的州,任何保險合同裡都不含這個藥物,所以還是報銷不了。
統治這五個州的保險公司站著就把錢掙了。
這還隻是最簡單的移花接木的手段,那複雜的保險合同裡幾乎每句話都是陷阱,真到了看病的時候,幾乎沒有任何一個美國人能夠做到完美報銷,大部分都是報一些放棄一些,差不多能把保險金賺回來就行。
哪怕是這樣,還有大概三分之一的美國人連交的保險金都賺不回來,基本上可以約等於一次都沒有報銷成功過。
可能也有人會說,這保險這麼坑,為什麼要買呢?
可是不買的話,醫院已經因為和保險公司合作,把賬單提高到了一個離譜的天文數字,就是之前說的,隨隨便便一個小病就要花幾萬塊,這根本就沒有人花得起。
美國的醫療係統就是一個大寫的“兩害相權取其輕”,買了未必報銷,不買更是病不起,那就隻能花保險金賭一把了。
西爾特克醫療保險公司顯然也沒少乾這種事,布魯斯光是隨便在網絡上一查,就在這座城市找到了五六百條保險賠付業務相關的投訴,而且全都是這一年裡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