艄翁:大王百戰百勝,惟此一敗,何必氣沮我奉江東父老之托,在此相候!
項王:江東父老,猶不棄項籍也
艄翁:江東雖小,猶有地方千裡,部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之。今此處獨臣有船,待大王渡後,則舉火焚之。漢軍至時,無船以渡,則大王可脫其險也。
項王本欲渡江,忽聽烏江亭長如此說法,不由悲從中來,繼而仰天長笑。
艄翁:大王速速下船,不可耽擱!
項王:天欲亡我,我何渡為!當初某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歸還,皆因我而死於異鄉。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麵目見之縱彼不言,某獨不愧於心乎
亭長聞罷大哭,拜倒於船頭。正當此時,隻聽人馬雜遝,回顧漢軍已至。
項王乃對亭長說道:公乃長者,誠心待我。我所騎此馬,隻五歲年齒,所向無敵,可日行千裡。因不忍殺之,故以賜公。
乃令十六騎皆都下馬步行,各棄戈戟,手持短兵上前接戰。
漢軍漸漸圍攏,十六員楚將分彆呼喝殺入陣中,各殺數人及十數人不等,力儘戰死。
獨霸王項籍,力殺漢軍數百人,自身亦被十餘處創傷。
漢軍驚駭,幾無鬥誌,後來隻敢圍而呐喊,並無一人再敢上前邀擊。
項王拄劍喘息片刻,自覺身上鮮血漸漸流乾,力氣慢慢逝儘。
漢軍見此,膽氣頓壯,從四麵圍逼靠近。司馬呂馬童雜在人群之中,欲前不前,猶豫不定。項王忽然抬起頭來,雙目精光四射,正與呂馬童四目相對。
項王笑道:小子,你非是我同鄉故人乎聞漢王求購我頭,賞以千金,食邑萬戶。今既不免一死,何不送此一場富貴於你小子,就便宜了你罷。
說罷橫劍於頸,自刎而死。
呂馬童一時悲噎,回顧主將王翳:霸王項羽已死。將軍鴻福齊天,建此不世之功。
王翳不勝之喜,下馬親取項王首級,馳歸向北。漢軍餘騎群相蹂踐,爭矽項王屍身,以致怒而相鬥,互殺數十人眾。
可歎項王,終被肢解。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各得四肢之一。乃與王翳五人,共分項王屍體,各向漢王報功。
漢王見項王果然已死,便如芒刺儘去,渾身輕鬆。於是依照前約,乃分千金以賞五人,並封呂馬童為中水侯,王翳為杜衍侯,楊喜為赤泉侯,楊武為吳防侯,呂勝為涅陽侯。
除五侯之外,諸將皆敘其功。
忽有人說道:終使項王不能過江,為我軍追及者,皆彼田父指路,相阻之功。
漢王大奇,便問諸將:此田父者為誰
諸將:我等不知。
漢王又問元帥、軍師,韓信搖頭不知,張良微笑不語。因李左車向項王指路之後,便即馳馬回營,並囑令部從,不可報其功勞。故此韓信不知,張良不語。
畫外音:楚漢戰爭結束之後,劉邦為遏製韓信勢力,去其羽翼,便將李左車調到太子劉盈身邊,使其輔佐太子。李左車曾在滎陽城外山上,教導劉盈操練兵馬,其後此山便以李左車封號為名,被命名為廣武山。韓信被殺之後,李左車辭官隱居,扶危濟困,廣使恩德。在民間極有聲望,被尊為雹神。
西楚霸王死後,楚地悉定,獨餘項王封地魯城不克。漢王親引大兵圍攻,發誓欲屠其城。其城終被攻克,漢軍入城,猶聞書館裡巷,充滿弦誦之聲,居民毫不驚慌。
漢王正欲下令屠城,軍師張良進諫:今觀魯城,是為謹守禮義之國,且國人皆以為故主死節為榮,大王屠之,不祥至甚。
劉邦便納軍師之諫,命以魯公禮葬項王於穀城,親為致祭發哀,並於靈前親自哭奠。魯人見此,方才痛哭歸降。漢王見此甚為愧歎,於是下令,項氏枝屬皆不可誅,又封項伯等四人皆為列侯,賜姓劉氏。項氏部族諸民散落楚地者聞之,便皆歸漢。
漢王五年正月,劉邦還歸定陶,途中再次馳入韓信軍中,奪其兵符璽印,再次儘奪其軍。遂下詔命,消除韓信齊王封號,改封為楚王,都於下邳。
韓信倒也不以為意,乃至下邳就國。先召見當年贈飯漂母,賞賜千金。
又召南昌亭長,賜一百錢:公雖善人,亦乃小人,聽信妻言。雖行好事,有始無終。
又召屠夫少年,封為中尉:此亦乃壯士。當眾侮辱我時,我豈不能殺之但殺彼不足以揚我名,故忍之,致有今日。
諸將聞而大讚,唯其屠夫之子慚愧無地,遍體汗濕。
天下皆定,惟有臨江王共尉不降。漢王遣盧綰、劉賈擊之,兵敗被虜,最終降漢。
共尉成擒,天下皆服,皆都歸漢。因封八個異姓諸侯王,乃是:楚王韓信、梁王彭越、長沙王吳芮、閩越王無諸、韓王韓信、趙王張耳、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
又封功臣,以丞相蕭何為酂侯,軍師張良為留侯,以下等等,共封侯爵45位。其中出自豐沛功臣約30位,以蕭何、曹參、周勃、樊噲、王陵、夏侯嬰、雍齒、任敖等為主;出自豐沛周邊蕭、碭、薛等地功臣30多位,以灌嬰、周苛、周昌、柴武、丁複、王吸、薛歐、靳歙、傅寬、孔聚、陳賀等為主。
前二十名諸侯乃為:酂文侯蕭何、留侯張良、平陽懿侯曹參、宣平武侯張敖、絳武侯周勃、舞陽武侯樊噲、曲周景侯酈商、魯母侯疵、汝陰文侯夏侯嬰、潁陰懿侯灌嬰、陽陵景侯傅寬、信武肅侯靳歙、安國武侯王陵、棘蒲剛侯柴武、清陽定侯王吸、廣平敬侯薛歐、汾陰悼侯周昌、陽都敬侯丁複、曲城圉侯蠱逢、博陽壯侯陳濞、梁鄒孝侯武儒。
分封異姓王侯已畢,由是號令天下:自陳王舉義以誅暴秦,後楚漢相爭,兵不得休八年,萬民相與苦甚。今天下事畢,其赦天下殊死以下。
此乃史上首次實行天下大赦,其後每遇改元換代或有大事,便被曆代帝王循為舊例。所謂大赦,亦並非全赦,“遇赦不赦大罪”,不在其中。
公元前202年,漢王五年二月甲午。諸侯王並皆上疏,請尊漢王為皇帝。
劉邦至此誌得意滿,便應眾請,即皇帝大位於汜水之陽。詔令定都洛陽,國號大漢。稱父親劉太公為太上皇,更王後呂雉曰皇後,太子曰皇太子;追尊先母劉媼,曰昭靈夫人。
漢帝即位,置酒於洛陽南宮,大宴群臣。酒過三巡,大發慨歎,乃問眾卿。
劉邦:公等諸侯眾將,毋敢隱晦瞞朕,皆需直言其情。
眾卿:我等知無不言,言無不儘。
劉邦: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依公等所謂,我乃沛邑區區一亭長也,所以終有天下者何項氏世為楚國簪纓名將,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高起、王陵等勳臣舊將,為討天子高興,斟酌言語,謹慎奏對。
遂由王陵答道: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儘其所得,以與諸將共之,與天下同其利,故終得天下;項羽則不然,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
漢帝大笑,搖頭說道:公等隻知其一,未知其二也。
王陵:臣等不敏,願聆陛下高論。
劉邦: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項羽有一範增而不能用,此所以為我擒也。
群臣聽罷,無不悅服。由是乃封蕭何為丞相,使做百官之首;欲封張良為韓王,張良堅拒不肯,求為留侯,更為韓相,便稱滿足。
大宴之後,諸王侯辭帝以歸,各就封國。
漢帝劉邦駕坐洛陽,因見六國複歸一統,自是心花怒放;但思田橫與其徒屬五百餘人泛舟入海,居於海島之中,卻又不免懷憂。於是複集眾臣,商議此事。
劉邦:田榮、田橫兄弟當初反秦,本已平定齊地,齊國賢者多願歸附,向有大功。然今田橫藏身海中,不附王化,後恐為亂,其禍不小。眾卿議之,如其奈何
蕭何: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依臣之見,陛下不如遣使前往海島,赦免田橫抗拒天朝之罪,召其入朝,受封為王。
劉邦:此計甚善,著即施行。
蕭何領諾,乃親寫敕書,發使入海,來見田橫,宣讀漢帝詔旨。
田橫覽書,對漢使辭謝道:臣奉齊王,曾烹殺陛下之使酈生。今聞其弟酈商為將,必不能相容。臣恐懼被其所害,由此不敢奉詔。請為庶人,世守海島之中可也。
使者還報漢帝,劉邦以為有理,乃詔衛尉酈商,鄭重叮囑:齊王田橫若至我朝,其人馬從者有敢動搖者,必致族夷,卿其知乎!
酈商聞此,再拜泣奏:我兄之死,是楚王韓信受蒯徹唆使,擅自加兵於齊之故,與田橫無乾。今又勞天子聖諭,臣豈敢以私廢公!
漢帝聞言大慰,乃複遣使持節,前至海島,告以酈商之言,並且恩威並施。
漢使宣旨:田橫若來歸漢,大者為王,小者亦可封侯。若是不來,舉兵加誅!
田橫領旨,乃與帳下賓客二人,與漢使啟程,前往洛陽見駕。行至屍鄉首陽山下,距洛陽尚有三十裡,田橫求止,來日再行。
漢使微覺奇怪,問道:今當未時,正宜趕路,何故便休
田橫:臣見天子,當先沐浴更衣。今罪臣滿身海上鹹濕之氣,非拜謁君王之禮也。
漢使喜而從之,並無懷疑。
田橫歸入內室,謂其二客道:田橫始與漢王,俱都南麵稱孤,分庭抗禮;今漢王為天子,我為亡虜,北麵事之,其恥甚矣。且我烹人之兄,複與其弟並肩為臣,縱酈商畏天子之詔,不敢輕動,我獨不愧於心乎!且漢王欲見我者,不過見我麵貌耳。今斬吾頭,二公持之以見漢帝,馳三十裡間,形容不敗,猶可觀也。
二客聽罷,痛哭流涕,不敢相阻。田橫麵向東方故土,遙拜齊國山河,口中唱道:大義載天,守信覆地,人生遺適誌耳!
唱罷,遂橫刀自刎。二客大哭,安厝屍身,持其首級,隨使者飛馳洛陽,來見漢帝。
劉邦聞報大驚,又見田橫首級,栩栩如生,不由泣道:田橫與朕相同,亦起自布衣,然兄弟三人先後更迭為王,豈不賢哉!因恥為漢臣而死,朕之過也。
滿朝文武聞之,無不驚歎,為之流涕。
漢帝因拜田橫二客為都尉,又發兵卒二千人,將田橫屍首送歸齊國,命以王禮葬之。二客拜謝天恩,扶柩而歸。於是田橫靈柩還歸臨淄,依王禮而葬。
齊人空巷以出,哭聲震天,如喪考妣。葬禮已畢,其二客親在田橫墓傍兩側各打孔穴,皆自剄而死,遺命葬於孔穴,於地下相從齊王。
護葬衛隊還歸洛陽,將此事奏報漢帝。
劉邦更為流涕,讚歎不絕。因謂眾卿:田橫所養門客皆賢,所餘五百部眾,更是義士。朕憐其尚在海中受苦,可複遣使前往,召之還於陸上,皆都封贈官職。
眾卿聞此,齊稱天恩浩蕩,澤被蒼生。漢使再至海島,宣布天子詔命,以為莫大宏恩。未料五百人聞說田橫已死,亦皆蹈海自殺,並無一人肯赴漢帝詔命。
使者驚歎不已,隻得照實還報。漢帝聞奏,唏噓不已。
正在此時,宮門謁者來報:宮外有稱是陛下恩人,名喚丁公者,前來求見。
劉邦聞說是丁公,忽想起當年舊事,便命喚入。
鏡頭閃回,敘說丁公之事。
丁公名堅,薛郡薛縣人,又名丁固。是季布、季心同父異母之弟。項梁叔侄起兵複楚,因隨兩位兄長一起從軍報效。季布三兄弟作戰勇猛,並都因戰功赫赫,成為項梁叔侄深為倚重乾將。然季布、季心均以信守諾言聞名於世,惟丁固卻喜投機取巧、見風使舵。
劉邦在沛縣起兵不久,便遭部將雍齒背叛,根據地丟失,隻好投奔項梁叔侄,並與季布三兄弟亦都交厚。楚漢相爭,季布每遇劉邦皆拚力攻之,數度使劉邦陷入窘境。
楚漢彭城之戰,漢王五十六萬聯軍被項羽三萬精騎殺得潰不成軍,劉邦倉皇出逃。逃到彭城之西,回顧身邊,隻剩夏侯嬰等數十名將士。
丁公引軍呼嘯而來,並於馬上大叫:劉邦休走,活捉漢王!
夏侯嬰回馬應戰,複入重圍。劉邦見走之不脫,乃衝丁公大喊:兩賢豈相厄哉
丁公聞此,想起韓信棄楚歸漢,今為大將之事,乃預留後路,遂命停止追擊,放漢王逃脫。夏侯嬰等人,也一並縱之。
閃回結束。項羽既已敗亡,丁公無處可逃,思及自己對漢王前恩,故來相投。
劉邦聞報丁公來見,便在皇宮正殿接見。丁公大喜,以為必有重賞,上殿參駕,佯佯叩拜。劉邦勃然大怒,命將丁公五花大綁,然後押赴軍中,遊行示眾。
漢帝親為前導,麵對滿營將士,指點丁公言道:此乃丁固,曾為楚霸王麾下將軍,深受項王賞識。但其為人臣子不忠,臨陣縱敵,以使項王終失天下,最是無恥之徒也!
丁公聞而大怒,欲張口痛罵,卻被左右軍士發覺,迅速堵住嘴巴。遊行已畢,還至轅門,劉邦下令:將丁固斬首示眾!
刀手奉旨,寒光揮處,丁公人頭落地。
漢帝指其人頭,對眾將說道:丁固當日所縱之敵,便是朕躬。某今誅殺恩人,是告諭爾等,後世做人臣子者,切莫效仿丁公,否則將死無葬身之地也。
眾將聞此,無不驚駭。劉邦複又跪地大哭,親手將丁公首級捧起,命以王公之禮厚葬。漢軍將士看到丁固下場,全都嚇得戰栗不已,隨即拜伏於此,山呼萬歲。
畫外音:當時天下歸漢,劉邦是借丁固殺雞儆猴,手段實在高明。秦始皇平掃天下,建立起史無前例大一統王朝,然而六國割據思想並未根除。由是陳勝登高一呼,六國舊族並起,再次瓜分天下。另有許多平民百姓,亦欲封土建國,劉邦就是其中一員。大漢朝雖已建立,但所封異姓王侯各掌兵權,坐收賦稅,時機成熟,皆可造反。項羽雖死,但許多舊臣仍在,一旦叛亂,則必天下大亂。劉邦誅殺丁公,以儆市恩投機者,此為帝王之術。
漢帝既殺丁公,又懸賞天下,重金厚爵,征求項王手下三大戰將,季布、鐘離眛及虞子期首級。又下詔命,敢有藏匿此三將者,罪夷三族。
鏡頭閃回,先說季布。
季布是為項籍部下五大戰將之一,在楚漢相爭三年之中,曾數次率軍窘辱漢王。
項籍滅亡,季布逃至濮陽,投奔大戶周家,足不出戶,藏匿半載有餘。忽這一日,周氏家仆自外而回,慌報家主:漢帝下詔,搜購季布將軍甚急,若無應對之策,將滅族矣!
周氏思得一計,乃將季布請至內室,再拜說道:漢天子懸賞重購將軍緊急,追蹤搜查,無所不至。將軍若從我言,某敢施計以救;如不能,我情願自殺,先將軍而死可也。
季布:全請施計,某無有不從。
周氏便親剃季布之發,以鐵箍束頸,身穿粗衣,裝扮成粗使仆從模樣。然後置於貨車,連同數十個奴仆,一同運至府外,廉價賣給魯地大戶朱家。
朱家尚俠,乃是百家門之墨派門徒,甚有擔當。因遍觀眾奴,察言觀色,早知內中便有季布,故作不知。乃安置季布在田園中與眾人一起耕作,且暗地告誡己子:凡我家田間耕作之事,都要聽從此人吩咐,並使其與你同食。其間緣由,不可多問。
子雖訝異,唯唯奉命。朱家便乘馬車,前往京都洛陽,拜見汝陰侯夏侯嬰。
汝陰侯是為朱家至交,見其忽然光降,不由驚喜交加,急命排擺酒宴,盛情以待。
朱家問道:今天下一統,過往不究。季布何罪,陛下追捕甚急(本集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