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集 劉辯詐死_華夏真相集_免费小说阅读网 
免费小说阅读网 > 玄幻魔法 > 華夏真相集 > 第七十七集 劉辯詐死

第七十七集 劉辯詐死(2 / 2)

袁紹便以渤海作為根據地,積草屯糧,隨時準備起兵。董卓複又拉攏袁術,表奏其為後將軍。袁術亦不肯依附,帶虎賁軍中親信逃往南陽,屯兵魯陽城。

董卓見袁氏兄弟皆都叛走,怒不可遏,又將廢立之事議於太傅袁隗,並威脅道:太傅兩個令侄皆叛朝廷,乃誅三族之罪。是我看在太傅麵上不究,且都委以郡守重職也。

袁隗焉能不明此言外恫嚇之意,由是不敢相忤,隻得同意。

董卓便在朝會上提出廢立之事,並以霍光為例,自比田延年,說有反對者就立刻處死。

滿朝文武皆都噤若寒蟬,隻有尚書盧植起而抗辯,侃侃而談。

董卓被其頂撞,無言以對,隻得罷會。散朝之後,董卓欲尋隙殺害盧植,但被蔡邕、彭伯勸阻。盧植則棄官離京,轉回本郡。自此以來,再無人反對廢立。

九月一日,董卓請少帝升坐崇德前殿,命由尚書丁宮主持廢立儀式。

太傅袁隗將劉辯扶下皇座,解除玉璽印綬,轉交給陳留王劉協。然後扶劉協登上寶座,率群臣山呼萬歲。陳留王正式登基,是為獻帝。

登基典禮已罷,董卓複命尚書宣讀策文,彈劾何太後害死太皇太後董氏罪責,罷免太後之位,遷入永安宮。

九月三日,何太後終被董卓毒殺身亡。且不允許朝廷為何太後舉辦喪禮,隻許獻帝劉協到城內奉常亭舉哀致祭,公卿大臣穿白衣上朝三日。

何太後既死,董卓又逼獻帝下詔,降封少帝劉辯為弘農王,與王妃唐氏皆放逐南宮。

十一月,董卓自稱相國,讚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從此專攬朝政,全無人臣之禮。

又縱容部將在京師縱兵剽掠財物、婦女、殘害百姓,京師人人自危。

卻又征辟名士,拉攏人材為已所用,三次強征前議郎蔡邕入朝,一月內三遷其職,拜為侍中,以求士族支持,鞏固自己地位。但其種種倒行逆施,更使天下士人大為不滿。

因此董卓所任命官吏,後來大都成其敵人。

鏡頭閃回,按下董卓亂政,複說天下郡雄。

時有泰山平陽人濟北相鮑信,當初受大將軍何進征辟就任騎都尉,受命回鄉招募兵卒。於是招募一千餘士兵還京,歸途中到達成皋,便聞何進已經死於政變。

鮑信急如星火,率軍趕回洛陽。此時董卓已經進京,但尚未攬政。

鮑信暗中觀察董卓行為情狀,知其必然禍亂天下,乃對袁紹說道:董卓素懷異誌,如今手握重兵,肯定心懷不軌。我等如不趁機動手,日後必然吃虧。

袁紹:若依公計,將如之何

鮑信:不如趁其剛到京都,士卒疲憊,就此發動襲擊,必可一舉成擒。

袁紹:西涼鐵騎,世之精銳,非可小覷。且董卓善戰,又久駐河東蓄銳,何有士卒疲憊之說今其有功無罪,出師無名,伐之不可。

鮑信聞言大為失望,知道袁紹此生必不能成大事。於是帶兵回到故鄉泰山,征召士兵兩萬,騎兵七百,輜重車五千餘輛,就此割據自立。

又有東郡太守橋瑁,聞說董卓廢立之事,毒害太後之行,不由大怒。

於是偽造太尉、司徒、司空三公檄文,陳述董卓種種罪惡,遣使發往天下各州郡,倡議各興義兵,勤王除賊,以解國家大難。

當時冀州牧韓馥受董卓指派,派遣部郡從事駐於渤海郡,監視限製袁紹。

橋瑁檄文到至,韓馥召集部屬商議:今袁、董二氏,我等應助何方

治中從事劉子惠正色道:興兵是為國家,何說什麼袁氏、董氏!

韓馥語塞,臉有愧色。遂應橋瑁之檄,同時寄書給袁紹,表示支持起兵討董。

鏡頭轉換,按下山東群雄,複說京師洛陽。

董卓既專朝政,將欲拉攏士人為己所用,乃表奏典軍校尉曹操,遷升為驍騎校尉。

曹操素有大誌,知道董卓倒行逆施,不足成事,遂不受職,變易姓名,從小道逃歸鄉裡。

董卓聞而大怒,行文郡縣,沿途緝拿。

曹操惶惶如喪家之犬,忙忙如漏網之魚,離開大道,專揀小道而行。路過成皋,投宿父親曹嵩故友呂伯奢家中。

呂伯奢當時出外,其子五人依禮招待,吩咐廚下殺豬宰羊。

曹操見呂家五子低語商議,又聞廚下有磨刀之聲,疑心有害己之意,拔劍殺死八人而去。逃至中牟為亭長所疑,帶至縣府。

因為曹操一路繞行而來,不及朝廷驛馬快捷,當時捉拿曹操公文已至中牟。功曹知其即為曹操,但以時逢世亂,不宜拘天下英雄為由,便請縣令釋放之。

曹操死裡逃生,終至陳留,得見父親,詳述欲討董卓之誌。

曹嵩雖然為官貪腐,聚斂成性,但因心懷漢室,此時毫不猶豫,儘散家財以助愛子義舉。曹操其後又得陳留人衛茲資助,便組織起一支五千人軍隊,準備起兵討伐董卓。

當時孫堅任職長沙太守,收到橋瑁檄文,見說靈帝駕崩,董卓專權,乃拊膺長歎:若當年恩師張溫聽從我勸,殺此賊子,朝廷豈有此等浩劫耶!

於是響應橋瑁檄文,依附袁術,北上伐董。

橋瑁檄文四處散發,被董卓同黨得之,送至京師。

董卓覽檄大驚,對李儒說道:天下諸侯得此檄文,若迎立弘農王複位,則我大事去矣。

李儒:不如以毒酒殺之,以絕天下之望。

董卓稱善,遂命將弘農王劉辯置於閣上,派李儒照計行事。

李儒奉命,引兵上閣,向弘農王進獻毒酒道:若服此藥,可以辟惡。

弘農王當時雖然隻有十五歲,然自幼便在玄天觀跟從鬼穀門長老史子眇習學道術,有何不知者於是微微笑道:我又沒病,辟甚惡煞不過是想殺我而已!

故作不肯受其進獻。李儒強迫飲之,劉辯實不得已,乃與妻唐姬及隨從宮人飲宴而彆。並於席間悲歌:天道易兮我何艱!棄萬乘兮退守蕃。逆臣見迫兮命不延,逝將去汝兮適幽玄!

歌罷,又令唐姬起舞。唐姬舉袖而歌,打翻燭台。

李儒見此,急命軍士重燃蠟燭。未知弘農王侍衛胡車兒眼疾手快,已趁燭滅之際,將毒酒換成假死之藥。

字幕:劉辯與唐姬遂喝毒酒假死,後被議郎蔡邕救出洛陽,隨史子眇道長逃至東郡,隱居於泰山太守諸葛珪家,冒充其次子,就此化名為諸葛亮。

畫外音:獻帝劉協即位,詔賜公卿以下至黃門侍郎家,令各一人出任郎官,使補宦官所領諸內署。靈帝時諸內署令悉以宦者為之,自袁紹儘誅宦官,至此複以士人為諸內署令丞。

字幕:永漢元年十月,西河郡黃巾首領郭太造亂,領兵攻略河東郡。

消息傳至洛陽,獻帝無語,百官不言。董卓便派女婿牛輔為將,率兵進討。

十一月,漢廷因羌族攻擾三輔,詔命罷省扶風都尉,另置漢安都護,以總統西方諸事。

當年鄭玄注經,取得偉大成就。

字幕:鄭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少為鄉嗇夫,常赴學官聽講,不樂為吏。遂入洛陽太學,師事第五元先、張恭祖,通讀儒家經典。又應盧植舉薦,投馬融門下受業。學成回歸鄉裡,學徒相隨者數百人眾,專心講學,遍注群經。說經以古文為主,兼采今文,被尊為一代宗師,名滿天下。其著述極豐,主要有《周易注》、《尚書注》、《周官禮注》等,稱為鄭學。

次年,詔命改元為初平。

初平元年正月,李儒疾入相府,來報董卓:今接驛報,山東各地起兵,聲稱討伐恩相。

董卓:都有哪些逆賊,如此大膽

李儒:共有十數路之多,對外號稱十八路諸侯,今抄有名單在此。

董卓:我眼神不濟,你且念來我聽。

李儒:小者不論,今舉其名望素著者,是為勃海太守袁紹、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廣陵太守張超、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

董卓:其勢若何各將兵馬屯於何處又以何人為禍首

李儒:袁紹與王匡屯兵河內,並州張楊率部投靠;張邈、劉岱、橋瑁、袁遺與鮑信屯兵酸棗,曹操則屬張邈麾下;袁術屯兵魯陽,孫堅從長沙趕往會合;孔伷屯兵潁川;韓馥則留在鄴城,供給聯軍糧草。群雄因為皆服太傅袁隗,故都推舉其侄袁紹為盟主。

董卓:袁紹誌大才疏,多謀少斷,有何能為!

李儒:恩相所言是也,倒與濟北相鮑信堪稱知音。

董卓:此言何謂

李儒:因隻有鮑信堅稱,曹操才是堪為盟主者,但眾人不服其論,隻服袁紹。

董卓:最終如何

李儒:最終袁紹接受眾托,自號車騎將軍,群賊都被假授官號,曹操授行奮武將軍。

董卓:彼若舉眾而來,我將以何拒之

李儒:誠如恩相所言,袁紹乃無謀之輩,彼眾亦為烏合之眾,不足懼也。恩相戎馬半生,威震西涼,其誰不知且有大將牛輔、呂布為助,李傕、郭汜、張濟、樊稠以為爪牙,更是縱橫天下,無往不勝。山東群賊若來,隻須派兵把住汜水、虎牢二關,必能敗之。

董卓聽罷,哈哈大笑:再兼賢契智謀無雙,我無憂矣。

鏡頭轉換,按下洛陽布防,複說山東群雄。

河內太守王匡收到橋瑁檄文,立即響應,遂儘發河內之兵,向西而來。因派從事韓浩為先鋒,率領兵馬駐守於孟津;又派遣部下精銳“泰山兵”,到河陽津駐守。

董卓聞報,乃用李儒之策對敵。因使李傕、郭汜虛張聲勢,揚言欲從平陰縣渡河,使王匡聞報因而死守河岸;複派呂布卻率精銳部隊,經由小平津渡河,繞到河內後方,施行突襲。

王匡不善兵法,由此中計,一戰大敗,幾乎全軍覆滅。於是隻得返鄉,重新招募兵馬。其後未幾,複獲強兵猛卒數千,軍威再振。

這邊呂布雖敗王匡,壓住關東聯軍鋒銳;但牛輔征伐河東白波軍不利,大敗而回。

董卓聞報大怒,乃與眾臣議論,暫且按下河東不理,要發京師所有部隊,對抗關東聯軍。

尚書鄭泰聞聽,出班諫阻道:丞相不可。山東千裡沃野,租賦占據全國之半。今黃巾方息,若再加以兵災,則天下危矣。夫政在德,不在眾也。

董卓不悅道:則如卿此言,兵為無用邪!

鄭泰答道:非謂其然也,以為山東不足加大兵耳。明公出自西州,少為將帥,閒習軍事。袁本初乃是公卿子弟,生處京師;張孟卓乃東平長者,坐不窺堂;孔公緒清談高論,噓枯吹生。此數路諸侯並無軍旅之才,臨鋒決敵,決非明公之儔。彼等雖號稱十八路聯軍,但王爵不加,尊卑無序,若恃眾怙力,將各棋峙以觀成敗,不肯同心共膽,與齊進退也。且山東承平日久,民不習戰;而關西頃遭羌寇,婦女皆能挾弓而鬥,天下所畏者,無若並、涼之人,與羌、胡義從。而明公擁之以為爪牙,譬猶驅虎兕以赴犬羊,鼓烈風以掃枯葉,誰敢禦之!無事征兵以驚天下,使患役之民相聚為非,棄德恃眾,自虧威重也。

董卓聽其言論,對自己既吹且捧,這才轉怒為喜:雖如尚書高論,但某素知山東兵盛,以京師之兵,絕不能敵。某欲遷都以避之,公等以為如何

滿朝公卿皆不欲遷都,而莫敢言。

董卓決意遷都長安,但觀眾卿表情,便知皆都不願,於是大為不悅,陷入沉思。

李儒在旁看出主公心思,因附耳提醒道:今有平滅黃巾名將朱儁,見為河南尹,近在咫尺之遙。恩相何不召其進京,問以遷都之事,以塞眾卿之口

董卓猛醒,於是立即上書獻帝,表奏朱儁入朝為太仆,以為自己丞相之副。獻帝自是無辭,遂遣使者前往河南郡所,宣詔朱儁進京入朝。

朱儁接詔,明知是董卓主意,且在河北平滅黃巾時便早深知其為人,乃辭不肯受,並對來使說道:國家西遷,必大失天下之望,以成山東之釁,臣不知其可也。

使者問道:朝廷今召使君入朝,並不問徙都之事。而使君偏以此陳奏,何也

朱儁答道:太仆乃相國之副,職任之重,非臣所堪,故不敢受。然遷都非計,事之所急也。辭所不堪,言其所急,臣之宜也。

使者將此回報,董卓心甚不喜,乃大會公卿,說道:昔漢高祖定都關中,十有一世;光武帝建宮雒陽,於今亦十一世矣。案其《石包讖》所雲,“東頭一個漢,西頭一個漢;鹿走進長安,方可無斯難!”此是說宜徙都長安,以應天人之意,又何疑焉

百官見其以讖語解釋遷都,皆都默然無語。

司徒楊彪進言:移都改製,天下大事,故盤庚遷亳,殷民胥怨。昔關中迭遭王莽荼毒,殘破不堪,故光武帝更都於雒邑,曆年已久,百姓安樂。今無故捐宗廟,棄園陵,恐百姓驚動,必有糜沸之亂。《石包讖》乃民間妖邪之書,豈可信用於朝廷大計!

董卓怒道:關中肥饒,故秦得並吞六國。且隴石材木自出,杜陵有武帝陶灶,並功營之,可使一朝而辦。百姓何足與議!若有前卻,我以大兵驅之,可令詣滄海。

楊彪依舊不服,搖頭道:天下動之至易,安之甚難,惟明公慮焉!

董卓作色道:公欲沮國之大計邪!

太尉黃琬見要鬨僵,忙打圓場:相國既說此乃國之大事,則楊公之言,得無可思者乎

董卓見黃琬開口,因敬其為當世名臣,便既不答,但已怒形於色。

司空荀爽見董卓意壯,恐其惱羞成怒,殺害楊彪,因從容言道:相國豈樂遷都邪!亦是一片苦心,全為社稷而謀。今山東兵起,非一日可禁,故當遷都以圖之,此秦、漢之勢也。

如此一說,董卓恨意稍解,當日無果而散。

黃琬退回府宅,心中憤懣,自語道:前麵三代鬼穀門祖師,皆有通天才能,懷抱安邦定國之誌,惜被奸宦外戚壓製,不得施展。今我接任掌門,宦官及外戚勢力俱滅,少帝劉辯且聰明多智,本謂正是複興漢室,扭轉乾坤之時。不料袁紹無謀,何進少智,卻引狼入室,致使董卓亂政。何漢室江山,命運則如此多舛耶!

思慮再三,決定夜撰奏疏,複駁遷都之議。

瞬時奏疏寫罷,卻又猶豫道:某雖得董卓敬重,但其虎狼之性,反目無情。此表上呈,必被其所害,則鬼穀門大業,當如之何

正想到此處,忽家人來報:府門外有一個閒漢,衣不蔽體,遍長毛發,形同野人,非要求見大人,逐之不去。

黃琬不悅道:此是何人,如此憊賴

話音未落,早見一人入室,笑道:便是不才在下。邋遢確實有些,憊賴卻不敢當。

黃琬吃了一驚,抬頭看時,見是一條凜凜大漢,幾乎赤身**,遍身長毛,虯髯戟張,便如野人。於是將身立起,問道:閣下究係何人,因何夤夜闖入公卿府院

來人不答,先將案上茶壺掇過,仰首飲個罄儘;又捉過盤中點心,吃個乾淨。(本集完)(www.101novel.com)



最新小说: 今日份仙門優雅殺豬 為了不寫暑假作業,我參加奧運會 替嫁暴戾大佬!明豔美人被寵瘋了 掌心之外 任職錦衣衛,從掠奪刀法天賦開始 天唐錦繡 大明第一國舅 麥克斯的文明觀察記錄 重生97,我在市局破懸案 廢土求生:我的鄰居又又又不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