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堅遂於正殿接見劉衛辰,問其何來。
劉衛辰以外臣之禮陛見秦王,泣奏道:臣奉陛下正朔,以為秦國北藩,敢不儘心王事,慎儘外臣之責。奈今為代王什翼犍所迫,無以立足,故率部逃至長安,望陛下大發憐憫之情,為臣作主,並出兵伐代,報仇雪恨。
苻堅聞奏大怒:卿其休惱勿憂。那拓跋鮮卑自立北邊,不服王化倒也罷了,今竟以下犯上,侵我盟國,是可忍則孰不可忍耶!賢卿請起,某即發兵,與你前去報仇便了。
遂以幽州刺史、唐公苻洛為北討大都督,率幽、冀二州兵十萬,又令並州刺史俱難、鎮軍將軍鄧羌等率步騎二十萬,共發三十萬大兵,分東、西兩路向北出擊。
大軍將行,秦王親送至長安城外,囑咐苻洛:朕聞此時北代朝中群臣不寧,父子不和,起兵伐之,正當其時。但北兵素來凶悍,非卿不能討之,此去用心,勿負朕意。
苻洛應諾,辭帝起行,率六軍北進,以劉衛辰為向導。
鏡頭轉換,便說代州之事。
代王什翼犍在雲中郡盛樂城建國,率兵攻打匈奴劉衛辰,使其兵敗南逃。因恐其複來,每日聚集文武,多令戒備。次年四月,什翼犍召集各部大人聚議。
右部首領長孫斤進帳,自肋下抽出刀來,一個箭步衝上禦座,欲來刺殺什翼犍。
太子拓跋寔縱身上前,遮於父前喝道:反賊焉敢刺駕?
長孫斤不答,手起刀落,將太子砍翻在地,複來刺殺代王。什翼犍手無兵器,急以左臂迎之,被刀所傷,血流如注。
殿下武士見此,急忙持兵搶進,將長孫斤擊倒在地,以繩縛住,捆在殿柱之上。
早有人替代王包紮傷口,扶其歸座。
代王當堂詰審長孫斤,命先怒鞭一百,然後推出帳外斬首。見太子為救自己而死,代王痛哭不已,乃命作誥文祭之,諡為獻明。
隻因左臂為長孫斤所傷,並傷左肋,累月不愈。
七月,太子妻秦氏生遺腹子,代王親與取名,喚作拓跋珪。
便在此時,忽聞前秦皇帝苻堅來伐,遣唐公苻洛等人引三十萬大軍將至。代王不由大驚,遂急遣西部大人劉庫仁,往石子嶺迎戰秦軍。
劉庫仁奉命前往,正迎住秦軍先鋒大鄧羌,兩軍於曠野中射住陣角,對麵列陣。劉庫仁遣部將劉四海出戰,未經一合,即被鄧羌揮於馬下,身首兩分。
代兵大敗而走,各奔走入城,閉門不敢再出。
代王聞報西部軍大敗,乃問東部大人:秦兵勢大,難以拒敵,此事奈何?
東部大人答道:大王勇猛,天下無敵,奈今貴體有傷,隻得避他一避。不如引國人前往陰山,招集敗亡士卒,待大王瘡疾完好,再來與戰不遲。
拓跋什翼犍有傷在身,遂納其諫,率領各部北撤,越過漠北,避於陰山。
立足未穩,卻逢高車部各族反叛,四麵侵犯,什翼犍隻得越過漠南,築城紮營以居。至此代王流亡在外不能還國,思之不由潸然涕下。
忽階下一人挺身而起:大王勿需發悲,某有一計,可解目前之危,並使全族還國。
字幕:左長史燕鳳,字子章,代國人。自幼好學,博綜經史,明習陰陽,並善說辭。
代王收淚問道:卿有何妙策?可速言之。
燕鳳:秦兵勢大,何以退得?某聞秦王寬容大度,不如請降,然後彆作他圖。若以力拒之,彼手下猛將如雲,滅強燕平西蜀,複亡涼國,戰無不勝,我絕非其敵。大王今可作表,令臣持表入於長安,奏請稱為藩臣,則秦王必抽回大軍,我王便可還於代國矣。
代王:此計大妙。隻是卿此去求降,休失了我代國誌氣,使秦王小覷。
燕鳳:大王放心。臣此去若有小失,亦無麵目再歸見大王,難回故土矣。
代王於是作表,並搜重禮一擔,使燕鳳引十個隨從繞道南下,前赴長安。燕鳳星夜趕到長安,先見太尉權翼等朝中重臣,各送重禮,收買已罷。
次日早朝,權翼出班奏稱:北代王拓跋什翼犍遣左長史燕鳳來朝,奉表稱藩,願降我大秦,現在殿外恭候。
秦王笑道:此必是抵不過我大軍,故來稱藩,以解兵厄也。令喚代王使者入見。
燕鳳奉命上殿,登階拜舞已畢,呈上代王表文。秦王覽畢,笑問燕鳳:孤對代王隻是聞名,未曾相見,卿試言你家代王拓跋什翼犍,究是何如人也?
權翼在旁大使眼色,暗未伏低謹言。
燕鳳故作不見,昂然答道:代王寬和仁愛,經略高遠,威震邊北,撫有漠南,有並吞天下之誌,統一**之心,乃一時雄主也。
秦王笑道:偏是屢敗之人,好為大言。卿等北人胡裘輕馬,並無剛甲利兵,敵弱則進,敵強則退,安能並兼中國?卿如此獎讚汝主,莫非太過?
燕鳳奏道:臣來求和,猶不敢大言,乃示之謙遜耳。我北人壯悍,皆能持矛上馬如飛,無論男女且均善射。我代王雄俊,率服北土,控弦百萬,號令若一。軍無輜重樵炊之苦,輕行速捷,因敵取資,一旦作戰,此南方所以疲弊,北方所以常勝也。
秦王又問:你北國兵馬共有多少?
燕鳳答道:控弦之士數十萬,戰馬一百萬匹。
秦王笑道:卿言人眾可矣,說馬何其太多?
燕鳳答道:雲中全川自東山至西河二百餘裡,北山至南山一百五十裡。每歲孟秋,馬常大集滿川。以此推之,臣之所言之數猶未儘也。
秦王大笑:北地如卿之才者,尚有幾人?
燕鳳答道:代國雖然偏僻,聰明仁智者數百人,如臣儕之輩,車載鬥量,不可勝數。
秦王又問:既如卿所說,代王英武,將多軍足,則何以退避陰川,使卿前來降孤?
燕鳳答道:陛下有高於天下之誌,我主有統朔四方之能。我王惟恐蛟龍相鬥,魚鱉受刑,不忍軍民死於無辜,是故暫避陰山;遣臣請藩,結為唇齒,是為保境安民。忍一時之憤,得百年和平,我主不亦識時務之英傑哉!
秦王歎道: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名士。如燕鳳者,可謂不辱使命,諸公當效之。
由是準其稱藩於秦,命其還國。複遣使持節赴北,調回諸路兵馬。苻洛便命諸將振旅還京,自率本部兵駐守平城。
代王什翼犍大喜,回至雲中,重賞燕鳳。隻因一路漂泊辛苦,隨即臥病,堪堪難起。
當時代國雖已降秦,但因秦將苻洛剛剛接到秦王罷戰詔旨,軍隊尚未及撤還,尚駐紮於君子津。故此代王命諸子夜間警惕戒備,挾帶兵器來往於房舍之間巡哨。
便在此時,國中又有人欲趁代王病重之機作亂,宮變奪位。
當初拓跋孤推讓君位於兄什翼犍,代王即位後故將一半國土授予拓跋孤。
拓跋孤死後,其子拓跋斤未能繼承父職,因而心懷不滿,常思伺機作亂。
此時代王嗣子拓跋寔已為長孫斤所殺,三子拓跋翰亦於早年去世,拓跋寔之子拓跋珪年幼;皇後慕容氏所生之子閼婆、壽鳩、紇根、地乾、力真、跋窟咄等人,嗣君之位未定。
拓跋斤見伯父什翼犍病危,欲挑撥內亂以便就中取事。
於是選中代王之子拓跋寔君,施以離間之辭道:大王今欲立慕容氏子為嗣,必先殺你。我觀近來慕容氏諸子每到夜晚便全副武裝,領兵環繞廬帳,是欲窺伺時機便欲動手。故此相告,莫謂言之不預。
拓跋寔君信以為真,便率部反叛,趁夜襲殺父親拓跋什翼犍,並儘誅諸弟。
慕容氏諸子既死,妻子部屬皆奔至秦營,跑去向苻洛告變求救。
苻洛即命李柔、張蠔率兵開赴雲中平叛,將拓跋寔君及拓跋斤擒獲,押解到長安,代國部屬兵眾四散潰逃。苻堅便召燕鳳,問其變亂緣故,燕鳳如實回奏。
苻堅道:天下之惡,皆是一般。
命將寔君及拓跋斤車裂,乘機滅代。自晉建興三年拓跋猗盧被封為代王,始建代國,至此為前秦所滅,凡曆七王,國祚六十二年。
代國既因內亂亡國,苻堅乃召見代國長史燕鳳,詢問治理代國之略。
燕鳳奏道:代王剛死,部落叛散,不相統一。彆部大人劉庫仁勇而有智,與鐵弗部劉衛辰一向有仇,因此內訌,致令國事不堪,方為陛下並之。若依臣下之諫,陛下可使其二人分統代國舊部,劃其地而使分居之,則代國之民,無不感陛下再生之恩。
苻堅:信開斯言,卿論甚是。
於是令以黃河為界,將代地分為東西兩部,東部屬劉庫仁,西部歸劉衛辰,各許以官爵,使其統領代民。
劉庫仁招撫離散部落,速使東部代民安定。為獎其功勞,秦王又拜為廣武將軍。
劉衛辰不服,複舉兵叛秦。秦王苻堅使劉庫仁率兵討伐,大敗劉衛辰,一直追擊到陰山西北千裡,並虜獲劉衛辰妻兒。
為平衡兩部勢力,苻堅複赦劉衛辰反叛之罪,並仍使其為西部單於,令其統攝黃河以西各部,居代來城。
字幕:隻因秦王不殺叛首,自此便為淝水戰敗後諸侯皆叛張本。
鏡頭轉換,按下代國鮮卑遺民分為東西兩部,再說拓跋寔遺腹子拓跋珪之事。
字幕:拓跋珪,字涉珪,母為賀蘭氏,代國建國三十四年七月初七,生於參合陂北。
拓跋什翼犍被刺身亡,前秦滅代國,拓跋珪時年六歲,被秦王詔命遷至長安。
代國舊臣燕鳳以拓跋珪年幼為由,力勸天王苻堅讓拓跋珪留在部中,稱待其長大後使為首領,必會念及大王複國大恩,世代歸附。
苻堅同意,拓跋珪得以留於代北。
當時原代國領地因由劉庫仁及劉衛辰分掌,賀蘭氏便帶拓跋珪、拓跋儀及拓跋觚諸子,從賀蘭部遷至娘家獨孤部,與南部大人長孫嵩同屬劉庫仁統領。
劉庫仁本為代國南部大人,聞拓跋珪母子兄弟到達獨孤部,便仍視為舊時少主,儘忠侍奉,並未因代國滅亡而變故臣之節。
由是拓跋珪身為代王拓跋什翼犍正宗苗裔,在獨孤部遂漸長大,學成一身騎射功夫;劉庫仁且又為其招撫接納離散部人,皆給執事加以任用,厚加恩信,使儘心奉侍少主。
劉庫仁又恐幼主早晚被秦王左右讒害,遂對拓跋珪母舅賀訥言道:你可領本部人馬,同小主人權去牛川屯紮,我權領其兵,待其年長,便還兵印及諸部土境。小主人未長成人之前,其身份當宜秘之。
賀訥從之,遂領本部兵隨拓跋珪去鎮牛川。
劉庫仁又對其子劉顯說道:我觀小主人龍行虎步,卓然不群,必能興複其祖洪業,我兒當勤謹侍奉之。
話猶未落,劉衛辰來見,對劉庫仁說道:依某之計,可使人速報秦王,使拓跋珪遷至彆地。若留於此,則將來我屬必無噍類矣。
劉庫仁答道:既如此,任公為之可也。
於是劉衛辰作表,遣人入長安貢獻秦王,並以其事奏之。
秦王覽奏,謂群臣道:劉衛辰謂什翼犍嫡孫拓跋珪豐骨不凡,舉措清高,後必有異心,為秦國之患,不肯作中華北藩。建議宜遷彆地,或取回長安,公等謂其事若何?
群臣未及奏對,燕鳳趨前奏道:果若如此,陛下中其計矣。
秦王:此言何解?
燕鳳:劉衛辰與先代王有仇,欲謀自立,必先絕代王之後,故進此讒言。陛下若信其諫,則拓跋珪前腳一離代國,劉衛辰必繼之而後叛也。
秦王:彼反叛何故?難道懼此小兒耶!
燕鳳:朔方之地,士民之眾皆蒙拓跋氏厚恩,儘思歸附。劉衛辰今欲叛秦,恐士民不從,故奏陛下先遷拓跋珪於長安或彆處,以斷代民之念,其誌方得以行。若存拓跋故主於此,則代民必不從劉氏二部謀叛耳。
秦王聞言細思,終於信之,於是不聽劉衛辰之奏。
秦王苻堅自平北方諸國,江北再無敵手。此時國內殷實,遂示人以奢,懸珠簾於正殿,以接待外國使臣及集會文武。
尚書郎裴元略見此,上疏勸諫,秦王覽疏大悅,命去其珠簾,並以裴元略為諫議大夫。大宛國進貢千裡駒及奇珍異寶來朝,秦王令群臣作《止馬》詩,皆命歸還於進貢之國。
高陸人偶然鑿井,得一巨龜,高一尺,大三尺,背有八卦之紋,遂進於秦王。苻堅命太卜養在池中,旋即而死,遂令藏其龜骨於太廟。
其夜廟丞高虜夢見神龜,對其說道:我本欲將歸江南,不料遭非其時,致殞命於秦庭,則必將報之。
高虜大為驚懼,不知何意而指。
及開廟門,一人忽至而言道:我昨夜得夢,見神龜對我言說,其活三千六百歲而終;命終之後,則必有妖孽興作,亡我秦國。敢問住持大師,此夢主何吉凶?
高虜此時已知神龜之意,急囑來人:此夢不主甚事,先生休得漏泄與他人,免惹妖言惑眾之罪,引火燒身。
來人應諾而去,由此二人皆秘而不傳。
丁醜,東晉太元二年,前秦建元十三年。
秦王苻堅以趙國故將曹邈作為功曹。曹邈投秦王所好,常向其描述趙王石虎宮中寶器珍玩之盛,並言身為帝王者,必如是方顯富貴。
秦王漸信其言,遂命曹邈為將作長史,大修舟艦兵器,飾以金銀,極儘其精巧。
慕容垂之子慕容農見此,謂其父道:自王猛死後,秦國之法日益頹廢,今燕王聽信曹邈,重以奢侈之風,則其禍殃將至。
慕容垂:若依爾意,則便如何?
慕容農:大人何不趁此結納豪傑,以承天意,謀求光複我大燕社稷?
慕容垂雖然已為心動,但仍不表於聲色,笑而答道:天下之事,並非如你料者!
慕容農:秦國恃其強大,務多不休。今北戍雲中,南守蜀漢,轉運萬裡,致逃民餓餒者相望於途,兵疲民困,危亡近矣。若天命有歸,其必為燕乎!(本集完)(www.101novel.com)